当前位置: 沙丁鱼 >> 沙丁鱼的习性 >> 盛产800种鱼类,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秘鲁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地方,这里是东南太平洋渔场的中心,有着十分丰富的渔业资源,是世界上最富饶的渔场之一。它位于秘鲁沿岸海域,渔区宽约千米,由于得天独厚的环境,为鱼类的生长与繁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盛产鳕鱼类、金枪鱼类、鱿鱼和沙丁鱼等多种类型的水产产品。这里就是秘鲁渔场。
秘鲁的概况
秘鲁位于南美洲的西部,是一个沿海国家,海岸线长约千米。秘鲁北部接近赤道,和厄瓜多尔以及哥伦比亚接壤,东部毗邻巴西,南部和智利交界,西临太平洋。
秘鲁全境自西向东可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地区为狭长的干旱地带,是热带沙漠区,属于热带沙漠及热带草原气候,气候较为干燥且温和,不过有大面积断续分布的平原,城市人口集中,主要发展灌溉农业。中部山地高原区主要是平均海拔约有米的安第斯山脉以及亚马孙河流的发源地,气温变化较大。
东部则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属于亚马孙河流的上游流域,主要有山麓地带以及冲积平原。该地区地广人稀,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有丰富的降水,森林广泛分布。此外,这个地区近年来新开发了石油产区。
秘鲁虽然是远在南美的一个小国家,却也有着数量极多的华人。根据粗略的估算,拥有华人血统的秘鲁人占到秘鲁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数量十分可观。那么为什么秘鲁会有这么多华人呢?这还得追溯到一段久远而沉重的历史。
19世纪,我国尤其是闽粤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掀起了远渡重洋到海外去谋生的热潮。华工大规模地涌向东南亚地区,称为“下南洋”。除了东南亚地区,美洲地区也是大量华工选择的前往之地。当时的秘鲁正值经济发展时期,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了众多华工。
秘鲁沿海的渔业资源为什么如此丰富?
作为南美洲最大的渔场、世界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秘鲁渔场盛产着鳀鱼等多种鱼类和贝类。每年的鱼类产量非常之高,不仅可以满足秘鲁国内人民的需求,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作为世界上主要的渔业大国之一,秘鲁的水产品年出口额将近20亿美元。
同时,由于海中有大量的鱼群,引来了成群结队的海鸟。这些海鸟在其沿岸和岛屿上积存了大量的鸟粪层磷矿。靠着出售鸟粪资源,秘鲁曾经一度成为南美最富裕的国家,还获得了“鸟粪上的国家”这一称号。
秘鲁岸外大陆架较为狭窄,却拥有极丰富的渔业资源,渔场甚至超过了大陆架的范围。而秘鲁沿海渔业之所以如此丰富发达,主要得益于其沿岸盛行的上升补偿流。
由于秘鲁沿岸位于东南信风带内,受到东南信风控制。在东南风和盛行西风的常年吹拂下,会使得沿岸表层的海水偏离海岸,为了达到水压的均衡,这时底层的海水便会上升补充,从而形成上升补偿流。
这个过程会使海水受到搅动,上下翻腾,于是海底的营养盐类等大量营养物质就随着海水来到表层。同时,由于该地区沿海多云多雾覆盖的天气,日照稀薄,十分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进而为海里的鱼虾等提供充足的饵料。
厄尔尼诺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升补偿流给当地带来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却也会出现一个会导致鱼类死亡的气候现象——厄尔尼诺现象。这个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南美洲、太平洋东部以及中部赤道海域(秘鲁和厄瓜多尔)地区的海水异常增温,并东流到南美洲西岸的现象。
根据观测,厄尔尼诺现象大约每隔3至7年就会出现一次,并通常会延续一年以上。它的影响有很多,例如,会扰乱海流模式和大气环流,使得南太平洋东部和沿岸水温异常升高,降水增多。反之,太平洋西部则变得干旱少雨,呈现全球气候出现异常的变化。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由于厄尔尼诺暖流向西流的过程中会与日本暖流发生碰撞,而日本暖流是来自太平洋的一支暖流,通常把巨大的热量输送到东太平洋海域。二者碰撞会使日本暖流北移,导致北部海域水温升高,北半球的气温也总体上升高。
该现象会导致秘鲁渔场附近海域的水温异常升高,且上升流变成下沉流。这样的情况下,秘鲁渔场的鱼类会大量死亡或南迁,又进一步使得以鱼类为食的飞鸟大量死亡,形成一场生物灾难。各种各样的动物尸体漂浮在海面上,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海洋生态破坏。
总而言之,秘鲁渔场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经济等各方面的效益,但近年来,由于沿海洋流变化和过度捕捞等问题,秘鲁渔场的未来发展堪忧。所以,人类在享受这一大自然的馈赠时,更要注重对其的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