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丁鱼 >> 沙丁鱼的形状 >> 你那么合群,却如此平凡停止无效社交,孤独
每个人都有一扇属于自己的无形之门,而对于这扇门,有的人紧紧地关闭着,有的人半掩着,有的人全然敞开着。
这扇门叫心门。正因为有了它,心灵世界才有了不同的色彩,在人生舞台上便演出了不同的故事。
打开心门,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我至今还记得语文老师跟我说的那句话:“自己开门。”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由于年少贪玩,没有好好学习,一次月考我的语文成绩特别差。成绩单发下来的那天,我的心情很不愉快。
这时,前排的同学回过头来,恰好一眼扫到我的成绩单,随口说了句:“哎呀,真烂。”这更让我一整天都闷闷不乐。
第二天,来到学校后,我以为教室门是关着的,就一直站在门外等。这时,语文老师路过,顺手推开了门,并一字一顿地对我说:“这扇门我帮你打开了,而另一扇门只有你自己打得开。”
庆幸有这么一位老师在我人生的关键时期点醒了我,而这样的机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我们的人生需要有人开门,开门的也许是别人,也许是自己——但只有把心门打开了,你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当我把这些道理讲给周围的朋友听时,有人反驳道:“真正能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他们无须打开心门就能获得成功。”
适当的离群是保证优秀的必备条件
很多职场人都害怕自己被人说不合群,实际上,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孤独的,在多数情况下,适当的离群恰恰是保证优秀的必备条件。
我有位大学同学叫Sara,大学毕业没一年就在一家外企的核心部门坐到了总监的职位。尽管在职位和收入上甩了同龄人好几条街,她还是感受到了职场的压力。
说来搞笑,当时,前总监跳槽,来自外资方的领导让所有员工竞聘上岗,结果除了初出茅庐的Sara,没有一个人提出申请。最终,她毫无悬念地胜出。这结果表面上令人大跌眼镜,实际上,她是因为前半年出色的工作而胜出的。
但年轻的Sara并不知情,在这家扎根中国本土化多年的外企里,按以前的惯例,只要大家默契,最后一定是资格最老的员工补位。所以,Sara的到来犹如在一群沙丁鱼里投入了一条鲇鱼,导致生态平衡彻底被打破了。
很快,Sara便感觉到自己在公司里被孤立了。上班的间隙,别人三五成群地聊天、喝咖啡,远远见到她来,就会不约而同地装作视而不见。下班聚餐、K歌,她从来没有收到过邀请。
空闲时,Sara就会找我一起吃饭,顺便聊聊天。她说:“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不能释怀,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挺差劲,后来我彻底明白了,事实并非如此。”
两年后,因为业绩突出,Sara又升了一级。这一次,周围的同事却不再怎么对她喋喋不休甚至指指点点了,因为他们之间的差距已经拉大到对方连嫉妒的底气都没有了。
当我们疏离了世界,世界也会疏离我们
儿童期的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心机,心门会随时向自己接触到的每一个人打开。慢慢地,随着成长,我们就会更加清晰而深刻地认识这个世界。然而,可悲的是,当我们的见识愈加广阔,我们的心门却会日益紧闭——我们害怕冒险,害怕被别人欺骗,害怕一切使我们害怕的东西。于是,我们作茧自缚。
我们自我感觉安全了,舒适了,却浑然不知当我们疏离世界的时候,世界也向我们关上了成功的大门。
另一位大学同学A,他的学习成绩特别突出,唯一让大家不能理解的是,他太孤僻,不合群。同窗四年,跟他说过话的人寥寥无几,许多人都觉得他不善言谈,甚至有人以为他可能是个哑巴。
直到有一次,在校级辩论会上他一鸣惊人。此后,透过冰山一角我们才知道,他还是学校微电影协会的骨干成员,参加过学校的科技和创业大赛,并获过一等奖。
原来,这位A同学不是没有社交,而是不愿意浪费时间搞无效社交。他也不会沉迷于其他同学喜欢做的事,比如看网络小说、通宵打游戏、花前月下谈恋爱等。是的,无效社交不要也罢。
多年后读到风行于朋友圈的那句话“你那么合群,该有多平凡”,瞬间我便想到了这位同学。
结束语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门,而且它可以通向成功,如果你能及早地打开它。可是,人们通常会喜欢藏起那把唯一的钥匙,想等到一个适当的机会再去打开它。
可惜的是,许多人一直等到要么门锁坏掉了,要么钥匙弄丢了,都没有打开它。
作者
方木鱼《情商课》
授权
子语文化
排版
阿紫
审核
若若
关于#自信与自负#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与紫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