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

鲇鱼效应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发布时间:2023/3/13 1:50:51   

沙丁鱼是制罐头的好材料,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经济鱼种,尤其是挪威的重要出口商品。我们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常见到对人拥挤的形容:“挤得像沙丁鱼一样”,原来,沙丁鱼喜欢群集,生性不好动,老喜欢挤在一起,结果,往往因缺氧而窒息死亡,使罐头原料不新鲜,从而影响质量。

渔民解决沙丁鱼死亡的方法很巧妙,也很简单:在养沙丁鱼的池中放入几条生性好动的鲇鱼,鲇鱼在沙丁鱼中穿来穿去,破坏了沙丁鱼的互相拥挤,促进了空气的流通,避免了沙丁鱼的死亡,保证了罐头原料的质量。

这种鲇鱼效应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几个内向的人呆在一起都不说话,气氛沉闷。这时,若来一个生性活泼、诙谐幽默的人,像鲇鱼钻进沙丁鱼群中,气氛会很快活跃起来,内向的人也会谈笑风生、妙语连珠。

同样,如果几个好动的在一起叽叽喳喳,突然进来一位不苟言笑的同事,他们也会顿时收敛起来,变成一鸟入林百鸟无音。

我们把性格爱好不一的人组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现象叫鲇鱼效应。为什么会出现鲇鱼效应?从心理学观点看,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阶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样,就使得人的性格、爱好等是多层次的,在这种场合,表现出这种层次,在另一种场合,又表现出另一层次。而“鲇鱼”的到来,改变了场合,往往也改变了人的需要,从而出现鲇鱼效应。

那么,鲇鱼效应怎样应用到学校管理中?这就要合理配置人才,鼓励人才脱颖而出。首先,领导班子成员的性格要多元化。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这个核心体现的是集体的智慧,性格的不同,往往表示着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般来说,稳重内向的,其思维的逻辑性强而发散不够;活跃外向的,其思维流畅而经常带片面性。因此,只有领导班子中拥有性格不同的人,民主才能真正发扬。

试想,都是内向的,有话闷在肚子里,来个不出气,这民主怎么发扬。反之,如果都是外向的,遇到问题你持你的观点,我讲我的理由,争得不亦乐乎,这就很难集中了,往往造成即使同心也不协力。

正因为如此,日本的许多企业经理在一大群本分的员工中总要安插几位不太安分的“鲇鱼”,使群体增加生机。

我们在组建学校领导班子时,不仅要注意年龄的层次化,还要注意性格的多元化,从而发挥集体的智慧,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

其次是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利用鲇鱼效应。怎样造就骨干教师?通常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引进,一种是培养。引进骨干教师是最省力的一种办法。许多地方以高薪和高待遇的方法,从其他地方挖骨干。

当然,这种高薪引进人才的做法也有副作用,有时副作用还很大,那就是在引进人才时由于报酬的不同,会挫伤原来学校中骨干教师的积极性。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后,认为是如鱼得水,后来曹兵攻来,要关羽、张飞出战,张飞说:“叫你的“水”去抵挡”,就是这种被挫伤积极性的真实写照。

由于同工不同酬,同劳不同酬,同绩不同酬,往往极大地损害了原学校骨干教师的积极性,致使有教师形象地说:“招进女婿,气走儿子”,甚至自己的骨干又被人挖去。

另一种办法是培养自己的骨干教师。山山有叫鸟,处处有能人,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在没条件挖骨干的学校,应培养自己的教学骨干,自己的领头雁,自己的鲇鱼。怎样培养?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领导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作为学校领导,对教师要一视同仁,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公平竞争,然后客观评价。

因此,领导不能对教师有偏心,从编班开始,就要把成绩好坏、男生女生、城镇农村、有无特长的学生搭匀或基本搭匀,让教师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这样拼出来的领头雁大家才会服气,才能带领其它雁飞翔。

若采用贴标签、抽尖子的办法让某人脱颖而出,人为地提高某人的知名度,是不会有人买账的。原本就是沙丁鱼,贴上鲇鱼的标签,仍是沙丁鱼。

二是领导要创设一种竞争的氛围。在同一所学校中,大家环境差不多,为了表明自己优秀,就要在这基础上努力,努力的起点不同,导致最后水平的差异。因此,我们要确定一个包含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的价值目标,让教师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

这个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让优秀教师经努力可以达到。这样,在利益的驱使下,才能激起教师拼搏的热情。

三是领导要不断为拼搏、竞争的教师加油、鼓气。作为竞争者,有胜利,也会有失败。胜利是令人喜悦的,失败至少是不舒服的。作为领导,既要创造条件让教师竞争,又要引导教师正确竞争,不要玩小花招或做其他伤别人感情的事。

竞争下来,奖励胜利者是必要的,鼓励失败者更是需要的。只有失败者不断奋起,不断拼搏,不断成为领头雁,我们的教师队伍才能一代更比一代强。

拱道效应是英国心理学家德波诺在《思维的训练》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学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个拱道效应:如果一串优秀人物走进拱道,从拱道里就会冒出一串优秀人物,尽管拱道除了望着他们通过外,实际上什么作用也没有起。我们的名牌学校造就出优秀的毕业生,这也许并不是因为他们教学出色,而是因为他们招收了最好的新生和有着校誉甚高的“拱道”。

为什么会出现“拱道效应”?这是因为名牌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都有一种自豪感。有一本书对美国的伦理标准作过分析,其中有一条就是:人总是认为自己是优秀的,为了证明自己优秀,因此就拼命地工作。

由于名牌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有自豪感、优秀感,因而就更加拼命地工作、学习,力图用实际行动、优异成绩证明自己的优秀。这就是拱道效应产生的原因。

其实,拱道效应不仅仅存在于教育工作中,也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大学毕业后分工的不同,师范院校学生三十年后,教大学的就是大学教师水平,教中学的就是中学教师水平,教小学的就是小学教师水平。

医学院的学生毕业三十年后见面,医院当主任的抱的是专著,医院的医生带的是论文,而乡镇卫生所的医生袋子中装的是别人编写的《赤脚医生手册》。

从拱道效应,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家长总要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读书,出现村奔乡,乡奔县,县奔州,州奔省,省择重点校,重点校学生瞄着外国的生员大流动。从拱道效应,教师更应明确自己应该为学校创名校、争一流而努力工作,因为学校声誉高了,成了一条人人称誉的“拱道”,生员就好,同样的努力会结出不同的果实。

怎样创建人们称道和向往的“拱道”?即怎样创建“名牌”学校?主要要三抓:一抓教师素质培养。现在,许多学校教师的学历都很高,然而,学历高不等于水平高,有井不等于有水。许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实际并不扎实。市场经济的冲击,又使一些教师不安心教育工作,出现了“能教书的不想教书要离开学校,而不能教书的为端铁饭碗要挤进学校”的现象。

二抓特色创建。特色是学校的活力所在。由于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各学校资金设备、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此才会有拱道效应。作为学校领导,既不能无视这些差异的存在,不顾客观条件地与名牌学校较劲,也不能悲观失望,望洋兴叹,而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选准目标,创建特色。

三抓名牌学校创建。学校要树立起崭新的形象,不仅要抓教师素质,创特色,还应当有强烈的创建名牌学校的意识和行动。学校创名牌,要有“二名”“三优”。

当然,拱道效应也有副作用,因为名牌学校毕竟不多,拱道有限,容纳的人也就不会太多。学校知名度不高,会影响师生的情绪,觉得累死累活也出不了多少成绩,三级面做不出白馒头,于是抱着混的态度工作和学习,这就错了。

事实上,事在人为,各校有各校的优势,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学校这个拱道的声誉会逐渐被提高的。要知道,名牌学校的创建一般是需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6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