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丁鱼 >> 沙丁鱼的天敌 >> 董明珠格力从来不搞末位淘汰制真正优秀的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末位淘汰制的话题。
今天看到格力的董明珠讲,在第一个季度格力收入少了三百个亿,然后在少了这么多收入的情况下也坚持不裁员,即便员工的能力不行,那么工资给少一点也不会裁员。
首先声明一下本文的适用边界条件,第一它不适用于销售团队,因为销售团队人员流动性是非常大的,大家都知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且里面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第二它不适合底子比较薄的初创企业,因为底子薄的初创企业没有很多试错成本,这样的试错动作可能有个一到两次就完蛋了。
所以务必要注意接下来讲的内容适用的边界条件。
末位淘汰制的定义是什么?
大概就是一个团队里面肯定有好、中、差。
那么排在最末的这个人,他就会被团队淘汰掉,然后重新引进人才,然后形成新的团队,然后又会有最差的一个人,然后继续淘汰。继续招聘,整个动作一直在循环,从而促进团队向更高的能力,更高的位置发展,这是末尾淘汰制的初衷。
末位淘汰制的优点是什么呢?
第一个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末位淘汰制可以加强团队的活性,避免一直是这些人,一直是这些能力,然后整个团队是一滩死水。
有这样的末位淘汰制能给激活一定的团队活性。
第二个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就是一堆的沙丁鱼里面突然丢进一条鲢鱼,沙丁鱼为了生存只能不停的游动才能保命。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激活团队活性的方式。
第三个就是让每一个人都带有危机感,就是你如果今天不努力,你有可能在下一个季度就被淘汰掉了。
其实这些所谓的优点,我个人觉得都是管理者或者老板们的借口。
我个人觉得,一个团队的组建是非常不容易的,招聘成本是非常高的,它不应该很容易淘汰一个人。
如果很容易淘汰一个人,那可能是团队的管理者就没有想清楚,当时招聘的时候需要招什么样的人,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求职者通过面试是管理者点头同意的,既然他同意求职者进来,意味着这个人应该是符合管理者所要求的能力。
结果被淘汰了,为什么呢?
有人说面试只能看个大概,没办法注意很细节的问题。
但是我觉得,要么就是标准不清,要么就是面试官的能力可能会有一定的问题。
我们经常把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来形容流动性比较大的团队。
但是你看一下流动性比较大的团队,他什么时候做过好团队?
好团队一定是一个稳定的,然后能够提供高效协作的,所有的成员价值观都相符的,这才是一个好团队。
但是你把这些特性放在那些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团队上,有一项符合吗?并不符合呀。
一个好团队一定是能够稳定输出的,而不是今天这个离职,明天那个离职了。
而且大部分的团队每天都处于内耗和撕逼的状态,所谓的这个末位淘汰制其实恰恰就是根源之一。
因为淘汰制造成了很多的信息不对称,然后进来的人价值观又是层次不齐,也没办法保持一致。
并不是说所有人进入到同一家企业,然后就说明符合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
不可能的,绝对是不可能的。
企业文化最浓的阿里巴巴,也不可能做到十万个员工,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一致的。
所以这里面就会产生很多的思想不一致所导致的内耗和撕逼,造成很严重的内耗。
总结一下所有的问题,我还是觉得是管理者的问题,因为管理者他是一个团队的领头羊。
团队所产生的问题绝对是管理者的能力没办法解决的问题,所以追根溯源还是管理者的问题。
给管理者四个建议。
第一个就是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务必要先想清楚整个团队的组织架构以及各岗位的职责标准。
没有这些清晰的框架和标准,你很难去界定你未来要招聘的是哪些人。
你会发现你今天招的是A,他符合你的标准。
第二天你的标准一变,他又不符合了。
所以,每一个管理者在创建团队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标准都想的很清楚。
第二个就是作为管理者,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