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丁鱼 >> 沙丁鱼的习性 >> 最好的知己关系,藏在鲶鱼效应里
诗曰:“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人生路上,如果有一位知己相伴,心灵会更加温暖,路走得更顺。
可是,人海茫茫,谁是知己呢?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遇到知己;也有很多人,遇到知己,很快就弄丢了,无法长期交往。
在挪威,人们喜欢沙丁鱼,但是沙丁鱼很娇贵,缺乏活力,难以运输,容易窒息。
有商人在沙丁鱼中间,混入一些廉价而有活力的鲶鱼。沙丁鱼害怕鲶鱼,又被鲶鱼搅动,因此不得不变得活力四射,运输途中,一直很健康。
两种不同层次的鱼,混到一起,彼此成就,为“鲶鱼效应”,也给我们提供了知己相处、相知的智慧。
01
互相抬高,社交更有价值。
社交潜规则里,有这样的说法:弱者抬杠,强者抬人。
显然,我们结交任何人,都不希望抬杠,希望得到对方的抬举,并且自己也力所能及地抬高对方。
互相抬高,就很快会形成“步步高升”的格局,虽然两个人一直存在层次不对等的问题,但是都有所进步。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名气很大,向他求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的人很多。同时,他还是礼部尚书,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时间,应付那些索要作品的人。
就在董其昌烦恼的时候,结交了书生赵左。
赵左很长时间学习绘画,并且对董其昌非常敬佩。两个人一拍即合,达成了共识——赵左按照董其昌的建议来作画,董其昌在上面题字。
说白了,就是董其昌的绘画作品,由赵左来完成初稿。比方说,《秋山红树图》就是两个人的杰作。
董其昌称赵左为“畏友”:非常敬重的人。
有两个词语,叫“润色;画龙点睛”。
如果你遇到一个低层次的人,那么你可以用自己的光环,为其润色;遇到一个高人,对方可以帮你润色。这样的行动,对于人生来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鲶鱼效应的角度来分析,就是沙丁鱼和鲶鱼互相合作,让沙丁鱼因为新鲜而更贵,让鲶鱼因为有用而产生价值。
举个例子。
在单位上,你写了一篇稿子,但是不太满意,于是请玩得好的人帮忙修改。你会因为这篇出色的稿子,获得更大的成绩。
知己在背后默默支持你,当你走高了,又拉着知己走一步。可谓是“水涨船高”。
02
互相补充,社交错落有致。
很多人认为,要成为知己,就得遇到旗鼓相当的人。如果是卑微的人,也许你都不会看一眼。
有作家说:“羽毛相同的鸟,才能聚在一起。”
以上观点,是有偏差的,不完全对。
想一想,有血脉关系、外貌类似的兄弟姐妹,都可能结仇,无法相聚;闺蜜还会互相算计。类似的鸟,又怎么一定会相聚呢?
好的关系,是互补的,不一定是同层次的。
俞伯牙遇到了钟子期,被人们称为“最好的知己”。可是他们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俞伯牙是大臣,很富有,钟子期是樵夫,很穷。一个是弹琴的舞者,一个是鼓掌的观众。
能让他们变成知己的,是在琴音上,实现了互补:听、弹,两者融合在一起。
假如俞伯牙和钟子期都是弹琴的人,两个人都很厉害。也许他们很快就会变成竞争对手,为了某个奖杯,闹得很不愉快。正所谓,同行是冤家。
鲶鱼和沙丁鱼,不是一个层次的鱼,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只是为了运输而产生了交集。这就是“互补”的体现。
同样,夫妻相处,想要变成知己,也要互补。一个强悍的人,去外面赚钱,一个温柔的人在家里做家务,当背后的绿叶。
夫妻两个人,都是红花,那么就变成了争奇斗艳的关系,无法好好相爱。红花配绿叶,才能体现家庭的和谐。
寻找知己,关键是“彼此真诚相待”,能够懂得对方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生活、经济、地位层次一样,甚至都没有一模一样的爱好。
03
互相珍惜,社交关系长久。
再好的关系,如果不珍惜,就会弄丢。
鲶鱼效应,延续了多年,仍旧发挥着作用。这就说明,好的关系,一定会考虑长久。虽然,两条鱼聚聚散散,但是情感、行动上的经验,被人们记住了。
庄子说过一句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似乎,在庄子看来,维系不了的关系,就丢掉算了。当从事实来说,人与人分开了,仍旧会思念和牵挂,并且会总结出一些人际关系的方法。
真正的知己,走散了,仍旧可以重逢,因为他们念念不忘。说忘记,不过是忙碌起来,短时间不去想而已。
好的关系,是“一得永得”的,虽然不能朝朝暮暮,但是可以来日方长。
唐朝女诗人李季兰,在道观修行的时候,出去游玩,排解内心的孤苦。她偶遇了文人朱放,从此常常相约,写诗喝茶。
当朱放去做官时,李季兰赋诗一首: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分别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你把对方放在心底,就能一生相随了。在对方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并且给予帮助。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这句诗,就说明了心灵相通、彼此珍惜的重要性。
04
不是所有的鱼,都在同一片海里。鲶鱼和沙丁鱼能相遇,彼此成就,实属难得。
不是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能够相遇,就是难得的缘分,若能相知、相伴、相爱,就是千年修来的缘分。
遇到知己,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认识关系,处理关系,留住关系。
期待你我,知己相待,携手同行。
作者:布衣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