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丁鱼 >> 沙丁鱼的形状 >> 今日食普ldquo发物rdquo
常有人喜欢说“发物”,尤其说海产品为“发物”。以致一生了什么病,就说要忌口,不能吃“发物”。
到底什么是“发物”?咱们先说说最知名的“发物”鲭鱼吧。
鲭鱼
是一种很常见的海鱼,我国近海均产。俗名鲐(tái)鱼、鲐巴鱼、青鲇鱼、油胴鱼、花巴、花鳀、花仙、青条鱼等。
典型的特征是体呈纺锤形,青皮红肉。鲐鱼与鲅鱼(马鲛鱼)很像,所以还有个别称“竹马鲛鱼”。
区别在于鲐鱼短粗,一般体长只有20~40厘米左右,身上花纹青绿色;
鲭鱼
而鲅鱼细长,身上青黑色有少量黑色斑点。
鲅鱼
经济营养
鲭鱼营养价值高,不仅蛋白质丰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系列的EPA和DHA含量非常高。
既可鲜食,还可腌制和做罐头,肝可提炼鱼肝油。
鲭鱼可以红烧、清蒸、烧汤。最多的还是煎烤。也是制作寿司的常用食材。
由于鲭鱼鱼肉中的肌间骨刺比较少,所以还常用以加工制成鱼丸、鱼条、鱼排、鱼香肠等。
鲭鱼的加工产品也非常多,其中很大部分用来加工罐头。
鲭鱼中毒
但是,鲭鱼中毒也是出了名的。
鲭鱼中毒已经成了专有名词,不仅鲭鱼,相类似具有青皮红肉的鲅鱼、金枪鱼,沙丁鱼等海鱼,吃了中毒,都统一归在“鲭鱼中毒”名下。
鲱鱼
沙丁鱼
古人甚至连累了整体海产品,统统躺枪被叫做“发物”。
原因是,绝大多数鱼类不像陆生动物靠脂肪储备能量,而是以肌肉中的蛋白质作为备用能源,螃蟹也是。
所以它们在不同季节肉品质相差悬殊。生长成熟阶段,体内大量蓄积,肉质最肥美;
而繁殖季一过,所蓄的能量多被洄游或制造精和卵时用掉了,鱼体肌量减少,品质随之下降。
这点可不像陆生动物。大肥猪即使掉了膘,可瘦肉还在啊。这些鱼类和虾兵蟹则一瘦就成空的了。
大家都知道的沙丁鱼,要么不来,要来就云山雾罩,老远就听它们叽叽咕咕“给你们吃吧吃吧,俺们身上就这点肉,再晚两天这点肉也没啦!”
鲭鱼、鲱鱼和沙丁鱼这类处于食物链下端的鱼类,为了繁殖特别拼,所以肌肉量必然大起大落,体内所需要的代谢酶含量也必然很高。
一旦鱼体死亡,这些高活性的代谢酶会立刻发生“自溶”作用,迅速分解自身蛋白质,加速腐败。
是不是很伤心!
鲭鱼是出了名的难以保鲜的水产,从出水的那一秒便迅速开始腐败。
联想一下大闸蟹,死后哪怕很短时间也不能食用,这道理是相通的。
海蟹也是,死后紧赶慢赶去冷冻,肉质还是变成豆腐渣。
踮起来貌似很重,其实里边很可能就是一包水!
鲭鱼一类青皮红肉鱼还有个特殊方面,和陆生动物一样,肌肉也分为保持耐力的慢速红肌纤维和释放爆发力的快速白肌纤维。
这些青皮鱼红肌发达,白肌中的肌红蛋白含量也高,因此鱼肉呈红色。
青皮红肉鱼类代谢旺盛,腐败后被细菌分解后形成大量组胺(Histamine)。组胺可以影响许多机体的反应,包括过敏,炎症反应,胃酸分泌等,也可以影响脑部神经传导。
过敏反应轻的只是皮肤痒、湿疹、打喷嚏、流鼻涕,严重的可管平滑肌痉挛造成的哮喘,低血压造成的休克。这就是所谓的“鲭鱼中毒”。
明白了这个道理,您就可以理解营养学教材中提到的“青皮红肉鱼类容易引起过敏”的原因了。
古人没有微生物概念,更没有过敏反应的知识,将现代人都明白的这些引起食物安全事件的食物,统统称作“发物”。
再就是古人也不会运用科学的分析统计方法,将个别现象人为扩大,以偏概全。
本来只是个别鱼类的过敏反应,井绳效应扩大到所有的海产品。
既然明白了现代科学道理,也就应该将“发物”这个落后的旧概念淘汰掉了。
卧竹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