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

做好绘本精读,给孩子的作文铺一条康庄大道

发布时间:2022/6/12 15:05:24   

嗨,大家好!

我是厚厚妈妈

上一次讲座中,咱们说,把阅读能力转化成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关键,就是精读,所以,今天就精读的方法和大家讨论一下。

我觉得,带领孩子精读的方法,也就是深入阅读的方法,可以总结为三点:重复、讨论、回忆。

重复

关于第一点,重复,我先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从厚厚九个多月时候正式给他看绘本,(估计在做的很多妈妈开始的都比我早吧)。在他刚刚接触绘本的时候,我每个月只给他看一本新书,比如那本《我爸爸》,我们就是整整读了一个月,一个月时间,足够我们对这本书熟悉到每一笔图画和每一个汉字,然后第二个月,加进来一本新书,这本放到楼上书架去,在之后的阅读中,我基本保证他每月一本新书两本旧书的频率,一直到他长大了,可以自己去书架上拿书,我就很不好控制了,然后我就不往家里拿新书了,现在我单位好多新的绘本,我儿子都没有见过,所以他特爱来我单位玩,有新书看呀。

《我爸爸》

厚哥正式读的第一本绘本

厚哥的读书表格《部分》

旧书不厌百回读

重复阅读的好处

一,他对书非常非常有兴趣,不知道是不是和我的饥饿营销有关系,他没有那么容易得到新书,如果把阅读比喻成大餐的话,他还没有吃腻的机会,相信等他能够更自由的选书的时候,他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了,那时候即使一下子给他一书架书他也不会看腻的。

二、想象力还不错,联想能力也不错。可能有妈妈要问了,联想能力和读书少有什么关系。在这一点上,我算费了一点心计的,他爱看书,书又不是很多,只好一本书反反复复的看,他对他自己的每一本书都非常熟悉,有一次他捏橡皮泥,突然跑到楼上去,把他的小布书拿下来一本,说,妈妈妈妈你看,我捏的山像不像这个,说实话,非常像,但是已经看过那么久的书了,如果不是印象很深,怎么会想到像呢。我一直认为,记忆力是很多能力的基础,比如联想能力比如归纳能力,你一定要对自己头脑中的东西非常清楚和了解,才会归纳、总结、分析、联想。关于读书,有两句古话很有道理:“旧书不厌百回读”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小孩子自带归纳总结的能力,想象力更是我们这些成年人不能比的,真的只是看我们怎么引导。

重复加饥饿营销的好处,除了培养阅读兴趣和锻炼想象力,还有一点:对一本书的整体把握能力。

其实我提倡,当给孩子新接触一本书的时候,我们不要过度解释,不要引领孩子咬文嚼字,而是整体的通读,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一遍一遍的重复读给他。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孩子对一本书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这很重要,读书也是需要大局观的,对一本书的第一印象,要是整体的,孩子会对这本书的风格和主旨有个笼统印象,继而再去注意其中细节。

我这句话家长们可能体会还不是很深,我先说到这,相信在以后带孩子读书时,或者我们的读书交流中,你会有更深的体会,就是:读书也是需要大局观的,这对于将来孩子对于作文的整体布局把握至关重要。真心说,作文的好坏差异,词汇在其次,重要的是主旨和气象。

所以,精读一本绘本的第一步,重复整体阅读。

讨论

带孩子阅读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孩子一岁的时候,什么都要靠你引导,甚至他眼睛观察的画面区域,也受你的影响。等他渐渐大点,开始表示自己的好恶,某些页面重复看,某些页面瞬间就翻过去,甚至对某本书表达极大的不感兴趣。然后再大点,他会引领你和他讨论了。为什么说爸爸比猫头鹰还聪明?为什么彩虹花要把叶子都给人?为什么大象有长长的鼻子?还有一些细微的,为什么这个人这个表情?他的手在做什么?为什么这只蜻蜓画成这样?问题特别多。

所以讨论小时候有小时候的难,长大了有长大了的难,孩子不会说话时候的难,在于家长不知道怎么引领话题。孩子会说话后的难,在于,家长很难跟上孩子的话题。

当孩子还不会引领话题提问题的时候,咱们和孩子讨论一本书的原则限定在,问题不要脱离绘本内容,扩展开后还可以引回来,比如以《数星星》为例。在给孩子读这本书的时候。

通读时候,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孩子,我当时看这本书时候,它最打动我的就在于,书中洋溢的充盈的生命力,鲜活,丰盈,甚至壮美。十九幅内页,八幅绿色调,满满的生命力,还有当看到一万条沙丁鱼、一百万棵树的时候,心里真的是会震撼的,上次有这种震撼的感觉还是看纪录片《行星地球》里面鸟类的迁徙呢。然后,在给孩子读的时候,用很嗨的语气,把这种感动和震撼传递给孩子。

到了讨论环节,就要多方引用了,本书尾页有一些知识扩展。我们还可以继续扩展:

?蛇是没有脚的,所以是0,人们用数字0表示没有;

?有的蛇有毒有的蛇没有毒,比如珊瑚蛇就是有毒的,牛奶蛇就是没有毒的。(牛奶蛇为什么叫牛奶蛇呢,因为人们以为他会来农场偷喝牛奶呀,是不是好可爱,可是并没有,牛奶蛇常常出没在谷仓和农家庭院里是为了捕捉老鼠和兔子,我猜小朋友的意识里,这还不如偷喝牛奶呢是不是)

?帝企鹅每年只下一个蛋,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蛋是由谁孵化的呢,是由企鹅爸爸孵化的。自然界中有很多宝宝是由爸爸照顾甚至孵化的,比如海马,比如青蛙、美洲驼鸟等。还有还有,帝企鹅是所有企鹅家族中个体最大的。

?所有的企鹅中,帝企鹅最大,那么所有的大象中,谁最大呢,就是非洲象,非洲象也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海洋里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小朋友们知道不知道?)

?妈妈们可以给宝宝讲变色龙长长的舌头,和他们是怎么捕食昆虫的。(变色龙的舌头是身体的两倍长,并且弹出的速度极快)

?蜻蜓有四个翅膀,这这对翅膀可以分别以不同频率不同方向振动,所以蜻蜓可以在空中悬停、甚至后退,非常利于捕捉其它飞虫。同样有四个翅膀的蝴蝶就没这么厉害了,因为只能同频振动,所以蝴蝶是波浪线的飞行路线,不迅速,但是很美呀,翩翩起舞嘛。

?犰狳是濒危物种,当他们遇到危险时候,蜷缩成一团,身上的铠甲可以保护他们,本书中的九带犰狳的亲戚三带犰狳,还是年巴西世界杯的吉祥物呢。

?除了树木,也有其他物种有年轮哦,比如龟鳖的甲上,河蚌的贝壳上,有些鱼类的鳞片上。

?在百足虫那一页,作者画了一只很大的鸟,他这样做考虑过百足虫的感受吗?在给孩子讲动物科普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昆虫真的是太不容易了!鸟类吃昆虫,蜥蜴类吃昆虫,大的昆虫吃小昆虫,食物链的底端真的不是那么好混的呀,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昆虫的拟态和保护色特别多呢。

?本书中出现两个母系社会,蜜蜂和蚂蚁。

?此外,大家注意“10”那页,苹果的切开方式了吗?可以在家里给宝宝这样切开试试,告诉他,苹果里面藏有星星哦。

以上问题,可以在孩子没有提问题,或者仅仅提出相关问题的时候,家长给孩子的扩散和讨论。然后,当孩子会自己问问题后,真心讲,孩子上了三岁,咱们真的很难预测他会问出什么问题,或者又做出什么淘气的事情。这时候,我们补充绘本,,应和问题,建议做到以下三招:

1

存在即合理

比如如果读这本书时孩子问,为什么蛇长成这个样子呢,我们告诉他,因为他就长成这个样子的呀,世界上的动物和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形状,比如你长成一个好看的小宝宝,蚂蚁那么小,大象那么大,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并且因为大家都不一样,世界才有趣啊。

2

如果不这样,会怎样

还是说本书,如果孩子问你,为什么犰狳有坚硬的的壳,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因为坚硬的壳可以他保护自己呀,遇到坏人的时候,他把自己缩成一团,坚硬的壳覆盖身体表面,坏人就没有办法伤害他了。

3

编故事

孩子的问题真的太天马行空了,有时候我们的知识储备不足以给出他们科学的解答,甚至有时候,他们的问题,现在的所有的科学家也没有办法给出科学的解答,那怎么办呢,编故事呀,比如说,孩子问为什么动物要迁徙,我们就可以编一个唯美的,寻找真爱或者寻找理想的故事是不是。

在孩子小时候,编一些小故事,真的不是在骗他们,而是在用我们的想象力,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说到这里,我补充一点,如果家长对一些知识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回答孩子问题培养孩子思考习惯非常有好处,说白了,就是家长先当小百科。

和孩子讨论绘本,其实对家长的知识储备挺有要求的。

在孩子问问题的时候,家长的态度也决定了孩子对待知识的态度。现在的妈妈几乎不会有那种回答了“你问题怎么那么多?”“别问那些没用的”等。

孩子问问题,可以回答上来的,我们当然要耐心解答,回答不上来的也不用紧张,孩子早晚会知道爸爸妈妈也不是万能的。咱们只要说“这个问题妈妈也不知道呀,咱们一起查一查吧”然后查书还是上网查就看个人喜好了,别忘了夸奖宝宝爱思考和会提问题呀。

有的妈妈或许会问,既然现在网络那么发达,什么都可以查到,为什么我们还要自己当好小百科呢。你知道人的大脑和百度百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吗?是人可以发散和联想啊,比如孩子问你“马来貘”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中国传说中也有“貘”这种动物,是吃梦的。

孩子问你海豚有多聪明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一并讲讲章鱼也是海洋里很聪明的动物,比如孩子问你“龙城飞将”是谁的时候,你告诉他是李广的时候,便可以顺带给他讲讲李广的故事,讲讲“林暗草惊风”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可以和他说说你的疑虑,李广没有到过龙城呀,那么龙城飞将说的会不会是卫青?可是戍边最著名的悍将又真是李广,可以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问“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的时候,你可以给他讲讲“洛阳城里见秋风”,讲讲张翰,讲讲辛弃疾的“季鹰归未”,而这种发散是网络搜索所不能做到的。但是这种知识的发散和联想,对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太重要了。

回忆

可能有的家长会很奇怪,我为什么说“回忆”,而不说“复习”。

一方面是因为我说的回忆,真的就只是回忆,只在大脑里进行。另一方面,五六岁的孩子,我们带他读绘本他会很开心,然后某一天我们说,来,儿子,咱们复习一下,然后像小学语文似的来点生字生词段落大意。估计还没等孩子上学,我们已经把孩子的学习兴趣给扼杀了。而从幼儿园到一年级的过渡阶段,把玩如何渐渐地转变成学,真的很值得我们费心思。

话题说回来,如何回忆,我把这个分为纵向回忆和横向回忆。

H

纵向回忆

就是只是针对于这一本书的回忆,我们可以在日常中启发孩子,启发他思考。以前我和厚厚爱玩一个游戏,因为我自己眼睛不好,所以怕厚厚眼睛也不好,睡前不给他躺着看书。然后我们就做关于书的游戏,我们关着灯躺着,我说,我说一个绘本,你猜好吗?他说好。然后我说,这绘本里有一个小女孩,她生气了,就跑出家门,后来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

他马上说,《菲菲生气了》

然后我说,这本书里的爸爸,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

他说《我爸爸》

这种游戏我们玩了好多,我觉得这样一方面使他回忆了绘本,另一方面,引领孩子去思考,琢磨,这个过程,不单单是对绘本的回忆,对他自己的思考力,也是一种锻炼。对应到表达上,有思维才有表达是不是?

除了猜谜游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似的场景,也可以启发孩子去回忆,是不是哪本书中有呢?而小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很惊人的,他学过的东西看过的书,在生活中看到过类似的,真的会马上给你指出来。

H

横向回忆

就是融会贯通,比如一个三只小猪的故事,在《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中,有另类诠释,在《我爸爸》中,也作为一个元素出现,在《让想象飞》中,又有他独特的表现方式,深度阅读,会使孩子注意到这些细节,并且联想归纳。再比如,《动物的朋友圈》中,说河狸是筑巢大师,在《好奇鬼的自然大发现》中,详细的说了河狸的窝保暖原理,孩子前后读了这两本书,互相补充,会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些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书,孩子在读一本的时候,自然会回忆起来另一本的相关内容。

关于孩子对语言和知识的敏感,给大家举个例子。前几天发生的事,我儿子三岁半,他爹给他听歌的路子比较野,什么歌都听,他刚会说话就满屋溜达着唱“十八的姑娘一朵花”了我也能忍,所以他爹给他听刘老根的歌我已经免疫了。然后前几天,他听《依兰爱情故事》,咱们有人听过吗?要不要给你们放?总之就是纯东北话,还是老派的东北话,咱们爷爷奶奶那时候说的,厚厚听了一遍又一遍,突然笑嘻嘻的问他爸“你想起来那首歌没?就都住在这个屯儿的(刘老根插曲歌词)”其实这两首歌基本没有什么共同点,不过是都是东北话,然后在他听的所有的歌中,他就把这两首联想到一起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孩子天生敏感,自带归纳总结能力,我们只要给孩子提供机会,比如,陪他看足够的书,耐心听他发表意见,都不难是不是?

记得他小时候,我俩每人拿一本颜色的书,然后互相找对应颜色,那是很早的横向归纳的应用了。等他大了点,他看了《便便恐龙之遨游太空》,就会联想到《灭绝动物调查报告》中的恐龙,然后和我讨论。他看《动物的朋友圈》,知道渡渡鸟已经灭绝了,然后看《灭绝动物调查报告》,知道了渡渡鸟的灭绝原因。在他的阅读体验中,横向比较,归纳联想的例子特别多,比如《我喜欢书》,小猩猩头上顶着书说,“我真的很喜欢书”,然后看《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时候,看到小鼹鼠头上顶着粑粑四处找凶手,他说“小鼹鼠说,我真的很喜欢粑粑”,然后哈哈大笑。

厚厚小时候读书图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把三本关于动物的书放在一起印证着看

H

横向回忆对语言表达和作文思维的影响

家长们不要小看这种联想,从眼前看,这给孩子的阅读增加了乐趣,往深了挖,这种思考,对孩子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都是很大的锻炼。在上期的讲座中,咱们就说过,教孩子写作文,锻炼作文思维很重要。什么是作文思维呀——缜密、思辨、发散。

我再举个例子,不好意思,因为我最熟悉的小孩子就是我儿子厚厚了,所以难免用他举例多一些。他三岁半,特别能钻别人语言的漏洞,你给他举例子,他先找其中的不合理。

有一次因为不好好刷牙,他爸爸训他,他提到假牙。他爸爸说“世界上为什么有假牙的存在?就是因为有人不好好刷牙!“厚厚马上说“可是,老谁都会老的呀”,他的意思,老人也要用假牙,用假牙举例不周密。

还有一次我为了让他好好吃饭,说“你一定要好好吃饭,才能长高,你看爸爸好好吃饭,妈妈不好好吃饭,然后爸爸就比妈妈高那么多”。他接着说“但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呀,所有的爸爸都比妈妈高”,然后我又无语了,因为我自己举例有漏洞,就被他钻了空子。

他自己说话的时候,总是想描述得周密,比如他形容一件东西,就要把自己想到的所有特点都说出来,前几天他给我出谜语,说“这是一种水果,红色的,籽在外面,上面有一片绿色的小叶子”,这种描述就是他能想到的草莓的所有特点了。因为他还小,所以我对他基本也没什么要求,描述东西,周到也很不错,等他大些了,开始写作文,就要告诉他,提取主要特征,比面面俱到更加有力并且精简。

厚妈结语

以上便是我们关于绘本精读的总结和分享。希望通过此次分享,可以良好衔接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我们的孩子能从阅读中得到莫大的乐趣。

希望经由此文,会让您对绘本阅读更加了解。

谢谢大家!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