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少年派》中有一幕,相信家长都很有共鸣:林妙妙的妈妈参加妙妙家长会,孩子们的名字按成绩排名在黑板上雁翅排开,妙妙妈妈的眼睛从最顶上一路向下滑过去,越看脸越黑,最终停在黑板最底下最后一名上。那呼之欲出的气愤和尴尬,观众透着屏幕都能真切感受到。公布成绩和排名是我们小时候最津津乐道的事。读了一个学期,好像就盼那么一张成绩单,放了假见到亲戚朋友,被问到最多的就是“考第几名?”,考得好答得喜滋滋,考得不好,羞羞答答难以启齿。公布排名对考得不好的学生确实有一定心理压力,加之学校奉行“快乐教育”、“素质教育”,越来越倾向于不公开成绩和排名。那么对于公布成绩和排名这件事,到底可不可行?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主张适当公布成绩和排名,具体原因我们一起分析一下。01首先,从心理学上讲,公布成绩和排名会形成一种“鲶鱼效应”,激活整个班级的活力。挪威人喜欢吃活的沙丁鱼,活鱼比死鱼贵得多。但沙丁鱼生性不爱动,在运输途中很容易窒息死亡。后来人们发现在鱼池中加入一条鲶鱼可以降低沙丁鱼的死亡率,因为鲶鱼喜食沙丁鱼,凶猛好动,沙丁鱼因为恐惧,四处逃窜,增加了活动量,反而解决了缺氧的问题,大多数都能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鲶鱼效应”。后来慢慢用“鲶鱼效应”比喻在组织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使组织更有活力。适当公布成绩和排名,可以在班级内形成良性竞争,于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是有益的,可以造成你追我赶比着学的现象,孩子之间会较着一股劲儿,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一个自己接近的目标去赶超。儿子班上每次小测卷子发下来,几个成绩相近的孩子间都会互相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