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丁鱼 >> 沙丁鱼的天敌 >> 300万只海鸟集体死亡之谜,历时8年谜底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年,一波波海浪将大量海鸟冲到澳大利亚的东海岸线上,有的早已死亡,有的奄奄一息。据统计,海鸟死亡数量高达多万只。经过多年的研究,集体死亡事件谜底终于揭晓,与人类息息相关。
死亡的海鸟为短尾鹱(hù),属鹱形目,鹱科,剪水鹱属。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至澳大利亚东南部,迁徙过程中一些迷鸟也会出现在台湾,浙江,海南,广东附近的海域。
短尾鹱是远洋迁徙物种,它们会在4月离开澳大利亚,迁往北半球度过炎热的夏季,然后又在9月回到澳大利亚南部进行繁衍。死亡事件发生在即将到达澳大利亚之前,因为还有部分没有死透,说明事情发生不久之前。
短尾鹱的尸体解剖显示,将近96.7%的短尾鹱肚子里存在小石子与塑料,有些短尾鹱的肚子里甚至存在4~5块小石子。塑料可以理解,但澳大利亚附近一望无际的海域上,哪来那么多小石子?
短尾鹱是误吞石头,导致消化道被占据无法进食而死,还是太饿了把石头当饭吃?问题看似都是饿死,但其实是两个方向。《MarineEcologyProgress》上发布的研究报告,解决了这些问题。
石头的来源
年,一艘飞往新西兰的航班上,乘客海面下有座水下火山正在喷发(克马德克群岛,哈弗尔海山)。在昆士兰科技大学火山研究员的印象中,这米深的哈弗尔海山原本不曾喷发过。
年死亡事件发生后,有些科学家海底火山事件联系在了一起。追查下去发现,当年有大量构造疏松的石头被冲到了澳大利亚的海岸上,与短尾鹱的死亡时间相近,有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石头或许就是来自哈佛尔海底火山。
年,南太平洋岛国汤加海域附近也出现了海底火山喷发奇观,使得这片海域出现一片巨大的“泥浆”,足足平方公里(约两万个足球场)。
这些“泥浆”实际上是由石头组成的,因为漂浮在海面上,所以被称为“浮石”。当熔岩从海底火山口宣泄而出时会直接被海水所包裹,熔岩内部气体来不及溢出,熔岩就被海水急速冷却,使内部形成大量孔洞。这些占了岩石总体积的70%,因此浮石密度极低可以漂浮在海面上。
图:从卫星上观测到的南太平洋“浮石筏”
当火山喷发后,浮石就会聚集在海面上,如同巨大的木筏,随海水而动,科学家将之命名为“浮石筏”。
为了研究短尾鹱与浮石是否存在联系,科学家对短尾鹱进行追踪,甚至在它们的腿上安装了GPS。还利用卫星长年追踪,克马德克群岛附近的浮石筏以及其运动路径,经过对浮石的分析比对,得出结论:亡鸟肚子里的浮石就是来自于哈佛尔海山。
饥不择“石”
迁徙的追踪数据显示,短尾鹱大约每年的在9月9日到10月15日离开北极,花8到20天才能到澳大利亚。通过将短尾鹱的飞行路线与克马德克群岛浮石筏的轨迹进行对比发现:短尾鹱遇到浮石筏的时间是在到达澳大利亚前的12至41小时。
这意味着短尾鹱并不是因为“吃下了浮石导致其他食物难以消化”,而是“在最后的几个小时里,由于饥饿吃了任何它们所能塞进嘴里的东西”,这种情况在动物中是不曾出现过的,就像你饿了,有可能吃菜,吃树叶,吃任何看起来像食物的东西,但绝不会吃石头,因为石头解决不了“饿”的问题,或者说石头与有机物完全不沾边。因此,《MarineEcologyProgress》中的论文中提出了一个观点:
动物或许可以超过选择性阈值,从而通过摄取非营养性物品(“非食物”)代替食物,饥饿或食物匮乏的动物或许会降低的猎物辨别力。
不过,也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浮石筏穿越海洋时,浮石表面会附着上珊瑚和藤壶等生物,短尾鹱或许是认为石头也是生物的一部分,由于太饿了,希望从石头中获得能量。不过,主流的观点还是认为短尾鹱就是饥不择“石”。
无论如何,饥饿才是这万只短尾鹱的死亡原因,而不是它们吃了什么。食物匮乏是导致它们饥饿的原因,这一方面来源于人类过度捕捞耗尽了它们海洋中的猎物。另一方面来自于气候变化。年,北极与太平洋等多地都出现过海洋热浪,其中美国西部沿岸的海洋水温高出了6度,沙丁鱼、凤尾鱼等小鱼大量减少,而北极热浪也使得短尾鹱无法存储足够的食物与脂肪,因此跑不到终点就被饿死。这些热浪又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息息相关,而它们由于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