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丁鱼 >> 沙丁鱼的繁衍 >> 饶毅批评张文宏的理由,要有科学依据,不能
饶毅怼张文宏,焦点在于反对“造神”,但饶毅似乎也在造神,试图造一个绝对正确的神。且不说他以一个分子学方面的专家有没有资格批评张文宏等人,仅他说的病毒有可能超强也有可能变弱这种无比正确的废话,除了能站在永远正确的制高点,对公共卫生决策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这种批判,只会让处在疫情中的人们呼啦啦被从中切割成两派,一派反张,一派挺张。
但当你问其中任意一派,发现他们能说出来的理由其实也只是观点而不是有理论依据支撑的确定的结论。
这就不科学了啊!
其实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如何看待科学本身的问题,到底张文宏说的是绝对真理,还是在现有证据下不断探索未知,修正对未知的假设得出的阶段性实践结果?
在普通人对病毒的认知只能停留在一个名字或不断变化的字母的时候,病毒的风险性到底有多大,如何预防、治疗,其实都是由专家主宰的。但专家也是人,除了专业水平的高低,还有人品的优劣,专业水平不高,判断失误,难免会犯错误。人品低劣,为牟利代言,同样会犯错误。
所以最终,一个合格的专家不但要有高超的专业水平,还要有超高的道德水准。而这样的完人有吗?理论上是有的,但得先是个死人,且要凉上至少一百年,评价才会尽可能接近公允。
可现实是我们等不了一百年,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所谓“人心隔肚皮”,道德水准的评判带有太强的主观认知。专业水平的是否高超以其的从业经历及职称认定上为依据则相对客观,除非你完全否定这种职称认定的公平性,那所有的问题就都没法聊了。
那么张文宏的专业水平到底如何,临床经验和职称认定在那放着,所以不能否定其专业水平。至于可不可以被批评,当然可以,但批评要建立在对其观点本身的批判上,而不是上来先扣帽子。
比如前面有个水沟,我说96%的人能跳过去,这判断是基于前面有大量的人跳过水沟这个事实,你反对我这个观点,要么拿出实际依据证明我的数据造假,要么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只有96%的人跳过去会对所有人都不利,而不是上来就四处嚷嚷,说我毫无人性的企图杀了剩余4%的人。既不关心这4%是不是真的会被抛弃,又不问我有没有方法帮这4%的人过去,抓住这个难点本身,先给我安上恶人的头衔,从道德而不是科学层面否定已经发生的事实,这是为科学而批判还是为批判而批判。
张文宏是个医生,医生的职责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反复实践何种方案对治疗疾病更为有效。也就是说科学在这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各种手段不断积累经验,掌握正确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某些手段有可能是错的。因为仅就病毒而言,也有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某一阶段,这个手段可能是对的,另一阶段,这个手段可能就是错的,这就需要数据积累的过程来筛选出真正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不能因为某一阶段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全盘否定手段本身带来的积极因素,正如不能用苹果上的一个霉斑就证明整个苹果有毒,那就不是科学了,而成了哲学思辨。
人类不是生活在密闭的空间里,放眼看世界,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去承担必须面临的风险才是科学的态度。
当然你也许会说:“嗷,感情要面临风险的不是你,说起来倒如此轻松”。
首先,别忽略“相对安全”这个前提,其次我也不知道我是否会面临风险,毕竟风险是随机的,但我相信听从我信任的专家的建议,风险会降低,这就够了。
每年溺水而亡的有多少人,我们不能由此就给所有的河流湖泊加上盖子;每年车祸死多少人,是不是要把车砸了,或者把路挖了。科学的方法是通过教育公众如何远离危险环境或提高车辆本身的安全性。若按那种极端做法来避免死人,那人岂不都得做成沙丁鱼罐头。
科学家真正应该做什么,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证伪,不能别人不合自己的意就将人家拉出来当靶子对其做人身攻击。动不动将人描述成秦桧,用死人的骨头架子撑活人的皮囊,这边还未盖棺,那边就已论定。这样好吗?不靠谱如马保国恐怕也知道:这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