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

上世纪90年代的疯狂捕捞,让澳大利亚痛失

发布时间:2022/9/5 18:51:28   

近日,将有2万条新西兰长寿鱼“零关税”登陆我国海南,很快,我国的海南岛居民就能够以低于市场价25%左右的价格来购买这批高端进口海产品。相信,很多小伙伴都还没有吃过这种颜色鲜艳,名字非常讨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奇特进口鱼类。作为一种深海的肉食性鱼类,长寿鱼刺少,而且肉质洁白细嫩,紧实Q弹,据说有蟹肉般的鲜甜口感。

至于为啥叫长寿鱼,这其实并不是经销商根据中国市场的玩的文字游戏,而是这种鱼,真的非常长寿,在地球动物长寿排行榜上占据了第九的位置。在如今市面上出售的长寿鱼的寿命在30-岁之间,这次要运抵海南的长寿鱼,平均体长在45cm左右,寿命差不多在50岁左右。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网上了解一下长寿鱼的价格,一条2-3斤一条的,基本不低于块人民币,妥妥的中高端水产品。虽然进入中国市场也有些年头了,但是销售一直不温不火,所以经销商就开始效仿法国银鳕鱼,走婴幼儿辅食路线,但想要看到效果,估计还得等上很长一段时间。至于这条鱼,到底符不符合婴幼儿辅食的标准(因为找不到广告商,我就打算“黑”一下这条鱼),我们后面再分析。先来讲讲这条鱼跟澳大利亚的渊源。

长寿鱼,英文名为OrangeRoughy,中文译名为胸棘鲷或橘棘鲷(拉丁学名:Hoplostethusatlanticus)。因为生活在0米左右的深海区域,而且远离大陆架,所以在人们发现长寿鱼的时候,现代海洋渔业早就已经进入下半场了。

年,苏联老大哥的深海拖网渔船,首次在新西兰附近的海域发现了长寿鱼。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重工业,让苏联在很多领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特别是远洋渔业领域。新型的深海拖网渔船,体型庞大,同时拥有冷冻仓和加工仓,而且拖网可以在深度-0米的深海作业,很多新型的经济型鱼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发掘出来。

深海也不是处处都是渔矿(场)。苏联人借助声纳系统发现,在海底山附近,往往会有大量鱼类聚集。如果把海底比作陆地的话,海底山就是从海底隆起的山峰或者山脉。每当某些海底山的高度正好触及洋流的所在水层,就会造成剧烈的水流扰动,将海底山底层的营养物质给带起,也就形成了一个小型渔矿,海底山范围越大,洋流越强盛,所形成的渔矿规模就会越大。

日本和几个欧洲国家就跟在苏联的后面,一个接着一个蹂躏被开发出来的海底山渔矿。海底山渔矿一旦覆灭,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但苏联人并不担心,因为按照他们的探查,全球至少有8万个这样的海底山,而他们在新西兰发现的挤满长寿鱼的海底山就是其中的几个。

虽然苏联发现了这个橙色的宝藏,但无奈,路途太过遥远,而且强大的苏联也在八十年代开始走下坡路,早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于是,新西兰人就从苏联人手里接过了这个宝藏。虽然长相怪异,但是胜在颜色鲜艳,而且肉质出众,深得欧美市场的喜爱,让新西兰渔民激动得不行。开始开足马力大肆捕捞长寿鱼。

新西兰的长寿鱼拖网渔船Greenpeace

新西兰人仗着自己天时地利,很快就在年代中期,占据了全球长寿鱼捕捞业的大头,每年的产量高达5万吨。邻居的成功,让边上的澳大利亚人眼红得不行,终于坐不住了,开始出动渔船寻找长寿鱼渔场。按照澳大利亚人当时的思路,他们跟新西兰离得这么近,总能分到一点长寿鱼资源吧。

终于,澳大利亚人不懈努力有了回报。年,澳大利亚渔民在塔斯马尼亚东边大陆架边缘的海底山地区,发现了长寿鱼群。那个地区在后来被证实是长寿鱼的一个重要的产卵场。发现这个长寿鱼渔矿的第一年,澳大利亚在该地区的渔获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7万吨,是新西兰长寿鱼高峰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由于澳大利亚当地的渔业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硬件方面的准备,让捕到的长寿鱼爆仓了。谁也没有料到鱼会如此之多,以至于到后来都来不及处理,也没地方安置。在冷冻设施被挤满后,又来不及卖出去,很多鱼甚至只能拉去垃圾场填埋。

在渔业捕捞界有个十年的说法,任你再富饶的渔矿,只要你开足马力捕捞,基本走不过十个(年)回合。澳大利亚的长寿鱼捕捞业也无法摆脱这个十年宿命。从年发现长寿鱼渔矿,到年代末期,不到十年时间,澳大利亚的长寿鱼热潮就戛然而止,产量从巅峰时期的近2万吨,骤降至每年的几百吨。虽然后来澳大利亚人制定了非常严苛的捕捞制度,但长寿鱼资源至今都没有恢复过来,仅仅只够供应国内的市场。澳大利亚的邻居新西兰,因为家里渔矿多(经济专属海域内有很多座出产长寿鱼的海底山),倒是还能勉强维持,但产量也骤降至1万吨以下。

澳大利亚虽然只有一座长寿鱼渔矿,但矿的品质非常好,全球最长寿的岁的长寿鱼就是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地区发现的。如果当初能够管理得当,合理开发,到如今肯定会是排在龙虾、鲍鱼和金枪鱼后面的又一大高端出口型海产品,可现实却是非常无奈。

澳大利亚肯定也想恢复长寿鱼资源,但长寿鱼寿命一长,繁殖方面就有“缺陷”了。首先是性成熟比较慢,一般需要20年以上才能性成熟,而且有超过50%的长寿鱼在32-41岁才第一次产卵繁殖下一代。繁殖力较低的特性,让长寿鱼种群的恢复速度比一般的鱼类慢很多。在自然保护区内,常规的渔业资源一般要等到完全禁止人为捕捞12年后,才会出现大幅增长,而对于长寿鱼来说,这个时间肯定要远远长于12年。

如今,新西兰出产的长寿鱼占了全球产量的95%以上,将长寿鱼市场揽入了自己的怀里。澳大利亚这回再眼红也没用了,自己已经把手里的一副好牌给打烂了。

我们最后再来谈谈长寿鱼用来作为婴幼儿的辅食到底靠不靠谱。其实,从长寿这一点考虑,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一条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的鱼,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活得太久,会不会有重金属富集的风险?这样的怀疑是不无道理的,虽然新西兰海域是出了名的干净,但作为重金属污染,早就已经全球化了,连南极地区都无法幸免,更别说新西兰了。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怎样呢?

研究表明,长寿鱼组织中的有机汞含量在0.30-0.86mg/L水平,是普通食用鱼类平均含量的3-10倍,虽然还没有达到美国政府在年对可食用鱼类设定的安全上限1mg/L,但也相差不远了。

美国将长寿鱼列为避免食用鱼类

可能也有人会说,长寿鱼作为深海鱼类,富含各种优质的营养物质,跟重金属含量接近安全上限的风险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如果真的是富含各种优质的营养物质,那倒还是有一定的食用价值的,只要控制食用量就能有效降低重金属超标风险。那么真是这样吗?

海洋中的鱼类,特别是深受市场追捧的深海鱼类,跟陆上动物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富含婴幼儿大脑发育的omega-3系列的不饱和脂肪酸,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DHA和EPA,是其它天然食材都不具备的。其实很多我们所熟悉的一般性鱼类,包括沙丁鱼、秋刀鱼、马鲛鱼、青占鱼等,都富含DHA和EPA。

DHA和EPA这类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由海洋里中上层(米以上)的微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再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到更高等级的肉食动物体内,对于常年生活在米以下水层的长寿鱼来说,它所食用的鱼类,体内DHA和EPA的含量其实是偏低的,很难跟沙丁鱼和秋刀鱼这样的中上层鱼类相抗衡,而其他的营养物质都是可以通过食用其他食物进行替代的,所以,为了特殊的营养物质而选择深海鱼类其实是有点站不住脚的,可以说,高价都为稀缺和口感买单了。

也许,再过个几年,长寿鱼也能在我们国内成为银鳕鱼2号一样的存在,因为对我国高端海鲜市场来说,性价比从来都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但对于婴幼儿辅食市场来说,还是需要再慎重考虑一下,毕竟,重金属风险不是一般的风险,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3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