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

矿工基因让孟庆余们把煤城变为冠军之

发布时间:2022/9/26 22:32:04   
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 http://m.39.net/pf/a_6169106.html

“煤城‘滑’出了10位世界冠军,‘矿工女儿’获得7枚冬奥金牌、枚世界级比赛金牌!”最近北京冬奥会的一则消息备受大家瞩目,人们都想知道七台河这座煤城是如何培养出这么多世界冠军,创造世界短道速滑奇迹的。

答案还得从煤说起,年9月,七台河还是一个小山村,但却埋藏着一个国家宝藏——主焦煤煤田,国家急需这种煤炭,急需开发。一时间,鹤岗、鸡西、双鸭山矿务局矿工纷纷来此支援开发建设,“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品质也是从那时起,深深地根植于一代代七台河人的基因里。

孟庆余在执教

年,18岁的知青孟庆余“上山下乡”来到七台河新建煤矿,当上了一名光荣的采煤工人。七台河的煤矿大多是夹在岩层中的薄煤层,许多地方的煤层只有半米高,工作环境相当艰苦,“跪着采煤,站着做人!”就是七台河矿工的豪言壮语。在前辈及工友们的感染下,孟庆余工作踏实、肯干,在井下攉煤一个顶俩,别人都是两个人合抬一棵顶子,他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冬季劳动之余,他常到矿上中小学冰场滑冰,他边滑边琢磨,越滑越出色,很快便破了地区纪录,成为一名速滑教练员。

特别能吃苦的“瓦匠教练”

七台河矿区创业之初,老一辈创业者头顶蓝天、脚踏荒原,住地窨子、喝矿井水,在房无一间、桌无一张,蜡烛照明,镐刨人背,将一袋袋煤运到地面,硬是开发出我国主焦煤基地。

年七台河滑冰队成立,开创了七台河冰上运动的一部新篇章。同样是创业,同样是一穷二白。为了有一个起码的生活和训练条件,孟庆余发扬老一辈矿工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化身泥瓦匠,自己动手修房子、盘火炕、搭炉子、办食堂、浇冰场。为了能让孩子们准时训练,孟庆余每天2时起床,裹上厚厚的棉大衣,套上牧羊人穿的大毡靴,头脸围得严严实实,灌好水箱,拉上沉重的铁爬犁,然后绕着冰场一圈圈密密实实地浇。一场冰浇下来,皮手套透湿,手冻得又红又肿。尽管非常艰苦,但他硬是咬牙坚持着。

由于训练经费紧张,孟庆余带领队员在训练基地附近租用民房,16平方米地下室里挤了30多个孩子,就像塞得满满的沙丁鱼罐头,有的小队员因屋内潮湿身上长满疥疮,他就四处求医买药为队员医治。孟庆余常说:“离开矿工的后代,再优厚的条件我也培养不出世界冠军。”

在孟庆余看来,自己的使命就是将这些矿工儿女的潜力激发出来,传承下去。

王濛和教练孟庆余(右)、马庆忠在一起

实现中国冬奥金牌零突破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的父亲,就是和孟庆余同在新建煤矿工作的采煤工人。受工友相托,孟庆余成为杨扬的第一任启蒙教练。杨扬为中国实现冬奥冠军零的突破之后,第一时间回到家乡七台河、七煤公司及母校原七台河矿务局育红小学,感谢恩师孟庆余和母校老师、七煤职工。冬奥会冠军王濛的父亲也曾是龙煤集团七台河矿业公司职工,因此她年在意大利都灵冬奥会夺冠时慨言:我是中国黑龙江七台河的矿工女儿。后来,王濛成为了“七煤公司名誉职工”。

特别能战斗的“猛虎教练”

七台河市矿工广场之上,有一座全国首座以矿工名字命名的市区山峰——英湖山,还有一处以孟庆余名字命名的城市公园——庆余公园。两人都是新建煤矿矿工,猛虎队队长马英湖是出了名的“煤矿战斗英雄”,参加过年全国群英会,是孟庆余的偶像,从马英湖身上,他得到猛虎队的真传,训起练来就是“拼命三郎”。

为练胆量,他带孩子们走夜路,从六七米高的桥上跳水。为练耐力,夏季组织队员自行车长途拉练,其间不少是崎岖狭窄、不断攀升、坑坑洼洼的山路,而且经常会有各种车辆同他们擦肩而过,可孟庆余和孩子们毫无畏惧,一路风雨无阻,速度飞快,饿了吃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山沟里的水。

杨扬在七台河被母校育红学校等学校师生“追星”

年长途拉练,有一回大家在山路上骑着骑着,队员赵小兵忽然发现孟教练没影了,孩子们赶紧回头去找,结果在路边深沟发现了晕倒的孟庆余。原来他因过度疲劳,不小心连人带车摔了下去,手臂划出一尺多长大口子,鲜血直流,骨头都露出来了。有的孩子看教练摔成这样,急得哭了起来。可他二话不说,缠上绷带照样在队伍前面领骑。他对运动员说:“我们战胜的不是这座山,是战胜了自己,只要能战胜自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一次次优异的成绩,一个个冠军头衔接踵而至。在七台河市体委任教练、体工队队长的22年间,孟庆余作为“总教头”,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杨扬、王濛、范可新、孙琳琳,世界短道速滑冠军张杰、王伟等,都启蒙于他。在一代代七台河运动员、教练员的接续奋斗下,这座小小的煤城已“滑”出10位世界冠军,共获得7煤冬奥会金牌、枚世界级比赛金牌、国家级大赛金牌枚,16次打破世界纪录。

北京冬奥会夺得接力金牌后,范可新说:“接力传承,庆余恩师、杨扬和王濛姐姐,我们都是七台河人,不希望在我这一棒没有接上;我这次完成任务了,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东北、黑龙江、七台河的孩子能接上我这一棒。”

特别能奉献的“补丁教练”

孟庆余把根深深扎在七台河,将一生都奉献给滑冰事业。不是在冰场上,就是在去往冰场的路上。他曾在述职报告中深情地写道:“滑冰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即使有一天倒在了冰场上,我也无怨无悔!”

年,孟庆余在去往哈尔滨上课的途中遭遇车祸殉职。人们整理他的遗物和体工队账目时发现,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孩子们身上,不足的时候,还经常用个人的工资和奖金贴补。

孟庆余一直就穿一身运动服,皮鞋是几元钱从旧货摊上买的,袜子是带补丁的。他没有留下一分钱存款,留下的只有一本本厚厚的训练笔记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矿工后代张利增教练和冬奥冠军范可新在冬奥村

孟庆余走了,但七台河的冰上事业仍在传承。他的弟子董延海和张杰夫妇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归国回乡。曾任杨扬教练的董延海担任七台河短道速滑特色学校总教练。张杰创办中国·七台河特奥速滑队,3名队员在世界特奥会上夺得4块金牌、2块银牌。年,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成立,张杰担任主教练,招录的大都是本市和各地的矿山、农村孩子。

作为第三代教练员,马庆忠和赵小兵继承孟庆余的事业,输送了多位世界冠军80余名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马庆忠回忆起受孟庆余教练安排,深入原七台河矿务局第一小学校选拔“苗子”时说:“矿工子女纯朴向上、吃苦耐劳、有着天生的运动基因,王濛就是我发现的活泼好动、机智灵活的好苗子。”

在选“苗子”时,还发现了新兴煤矿新建小学的张利增,张利增父亲是龙湖煤矿矿工。孟庆余发现张利增思维敏捷、顽强勇敢,于是亲自执教张利增5年。后来,张利增在全国短道速滑锦标赛上夺得银牌,放弃上海高新工作,回到七台河,成为短道速滑第四代教练。年,张利增被选调短道速滑国家队,在金善台主教练旗下任助理教练,目前正在北京冬奥会奥组委任短道速滑裁判组裁判员。

50多年来,一代代七台河短道速滑健将走向世界、登上冬奥领奖台。恰如电影《破冰》在新建煤矿拍摄时,导演徐耿深所说:“矿工孟庆余的故事十分感人,知青和矿工的实践结合、矿山基因和科学训练,成为这些矿工子女摘金夺银的内核动力。”

(图片由龙煤集团提供)

耿闻高博记者孙铭阳

编辑:马雨彤

审核:杨晔

统筹:郭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6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