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丁鱼 >> 沙丁鱼的天敌 >> 鲶鱼效应为什么要学会主动给自己树敌
本来“树敌”二字就够吓人的,在这个和谐的社会它绝对算得上是一种异类,都是“和气生财”,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现在,不仅要“树敌”还在前面加上了“主动”二字,主动去寻找敌人,会有这种人么?想想都觉得奇怪。
其实,和大家一样,我也是和平爱好者,生活中的我向来都是个客客气气的人,主张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理念。
现在告诉大家要主动树敌,而不是真的让大家在生活中处于咄咄逼人,不服就战的备战模式,而是一种让自己进步的提升手段。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靠海生活的挪威人十分爱吃沙丁鱼,但是沙丁鱼在被渔民打捞抵港时容易因为缺氧而死。这与沙丁鱼生性懒惰有很大关系,沙丁鱼不爱运动的个性让很多渔民感到头疼,毕竟死鱼与活鱼的价格要差到好几倍。
有一位传奇的船长却克服了这个问题,他带回港口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精神头十足,所以同样的劳动下,他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其他人。
那么,这位船长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是他将一条鲶鱼放入了沙丁鱼中,鲶鱼本身是以鱼为主要食物,被装入鱼槽后,因为环境陌生,到处游动,而沙丁鱼面对这一异己也会变得比较紧张,开始加速游动,于是沙丁鱼便活着回到了港口。
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鲶鱼效应”,它主要是指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让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
不仅大型的组织和企业需要鲶鱼效应,我们个人更需要鲶鱼效应。
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会给自己“树敌”,让自己跳出舒适圈才能获得更大更广的天地。
我所说的“树敌”并不是指打打杀杀、你骂我我骂你的那种为了某事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敌人,而是指你生活、学习、工作中一直在追赶想要超越的对手。
当我们的生活状态达到较稳定状况时,我们对待工作的积极性会降低,整个人处于一种倦怠期,日常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例行公事,早上上班打卡,中午吃饭休息,到点关电脑打卡下班,日子一天天的重复着,没有了刚开始的冲劲和激情。
理想的火苗渐渐被熄灭,不再追求什么完美的人生,“差不多”成了人生的新定义,老板交代的工作不再和自己较劲了,差不多就行了。
如果这个时候能加入一位“敌人”,情况则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会激发你的斗志和求胜之心。
而且由于你们两个人的价值体系和工作习性各有不同,所以在相互的较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你的认知体系就得到了更新,让原本陈旧的思维方式有了新东西,创作出更有意思、有内容的作品,整个人的工作状态又恢复了之前的激情状态。
即使这个时候把你放在新的大环境中,你也具备了以前不曾有过的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有了应对大洪流的能力。
今年六月,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将李宗伟宣布退役,他的命中宿敌林丹就发了一条微博:独自上场没人陪我了。
每次提起林丹和李宗伟,人们都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但也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了有了种感慨才有了一次次精彩的“林李大战”。
年两人在汤姆斯杯第一次交手,林丹2比1小胜。8年之后的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上,李宗伟再次败给了林丹。但是在年里约奥运会上,李宗伟终于赢了林丹,再也不用被人称为“千年老二”了。
在李宗伟的自传电影中,李宗伟曾说:当你怀疑自己的时候,不妨想想那些相信你可以的人。林丹也多次在采访中多次表示,“其实,我的不少辉煌都要感谢李宗伟的成全。”
正式因为他们找到了人生的“敌人”,才让自己有了奋斗目标,有了前进的动力。那你找的“敌人”了吗?不妨在评论区,和三冬暖谈谈你的“敌人”是什么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