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丁鱼 >> 沙丁鱼的习性 >> 日本海滩惊现大量沙丁鱼,到底是地震影响,
据有关媒体报道,2月7日,在日本新潟县丝鱼川市的沙滩上,突然出现大量的沙丁鱼,这些沙丁鱼似乎是被海水集中冲到岸边。通过视频可以看出,在约米左右的沙滩上,随处可见翻着白肚的沙丁鱼,有部分区段甚至出现了鱼叠鱼的情形,数量数不胜数。据周边的日本年长渔民介绍,这种现象,80多年来还是头一次出现。
那么,这么多的沙丁鱼集中出现在海滩之上,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沙丁鱼的基本情况。沙丁鱼隶属于鲱形目、鲱科,“网红食品”鲱鱼罐头中的鱼类,有一些就是用沙丁鱼作为原材料。全球差不多有20多种的鱼类,能够用沙丁鱼进行命名。
沙丁鱼是海洋中群居性非常典型的鱼类,经常成群、成团地出现,以躲避鲸鱼、鲨鱼、金枪鱼等诸多天敌。虽然沙丁鱼群越多,越容易成为天敌围猎的目标,但是当有天敌冲进来之后,一时很难找到攻击的目标,而且此时鱼群会突然散开,又在其他区域重新聚合,只有那些来不及逃走、老弱病残、正好处在天敌大嘴附近的鱼类,才会成为天敌的“盘中餐”,而这些“牺牲者”,也为其他鱼类提高了生存几率。
在沙丁鱼群遇天敌而慌不择路之时,有一部分鱼可能会冲向海边,最终搁浅到沙滩之上而死亡。那么,此次日本海滩突然出现大量的沙丁鱼,是不是由这种自然的原因引起的呢?
其实,从以往世界各地海滩上出现的沙丁鱼尸体可以看出,规模远远不如日本此次出现的剧烈,因为沙丁鱼群在躲避天敌时,不可能所有的鱼群都会迷失方向而搁浅,只有鱼群的一小部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海滩上的搁浅的沙丁鱼,呈现的是少量、多次、持续性的状态,而绝非日本这次突然一次性出现这么多的状况。
有一些网友认为,土耳其近期发生了高强度的地震,而且余震不断,日本海域的沙丁鱼或许受到了地震的影响,纷纷受到了惊扰而搁浅。这种解释靠不靠谱呢?由于地震能量的释放和传播,实际上是一种机械波的传递,会随着距离的拉长而不断发生衰减。
如果震中位置处在海洋中,那么在震中位置的海洋鱼类,则有可能发生大量种群集体惊扰而迷失方向的情况,但土耳其此次地震的震中,距离日本差不多有公里之遥,很显然,土耳其地震的地震波,很难传递这么远,已经衰减殆尽,根本不足以造成影响。而且最近日本海域也没有发生什么地震,因此地震影响的猜测也站不住脚。
除了以上两种不太可能引发此次现象的原因之外,还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核废水排放。12年前,日本东北海域发生了9级大地震,随即引发强烈海啸,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为了及时给反应堆降温和稀释放射性物质,日本持续向反应堆注水,由此而产生了大量的核废水,目前这些废水被贮存在福岛核电站周边多个贮水罐中。
由于水的注入一直在持续,核废水的产生量日益增多,这些贮水罐已经不够用了,日本方面为了减少自身持续增加的成本压力,于年开始计划实施一个让全球都震惊的计划,那就是准备把多吨的核废水,经稀释后排放大海。
今年1月上旬,日本内阁会议再次研究核废水排放计划,最终确定在今年的春夏季,实施排海计划。从目前看,差不多已经到了日本单方面确定排海计划的启动期,估计他们什么时候排放核废水这种见不着光的事,也不会及时向国际社会公开,因此有可能是他们先期启动了部分核废水的排海,造成了大量沙丁鱼的搁浅死亡,这一点的求证,只能通过监测相关海域中的放射物浓度,一测便知,但如果日本方面不准备这么做,真相就很难知晓。
二是海水受工农业的影响产生污染。在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这里主要以工、农业污染物质居多,这些有害物质一旦没有被及时、安全处理而进入到海洋中,会引发不同程度的海洋污染问题。
很多海洋生物,对海水水质比较敏感,像沙丁鱼这样的群体性生物,更有可能为了躲避污染的海水而转移栖息地,从而有可能误打误撞地来到浅海甚至搁浅。这一种情形不能完全排除,但对于这类传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本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先进的管理与治理模式,不太可能造成这种严重的海洋污染情形。
第三种则是海洋水温的迅速变化。这一个原因,也是日本官方在解释此次沙丁鱼搁浅时向社会公开的观点,即是由于该海域海水的温度迅速降低。在年1月的时候,受寒潮的影响,当地海域的水温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也出现过类似的沙丁鱼搁浅事件。
那么,日本海滩突然出现大量沙丁鱼事件,究竟是由核废水排放,还是像日本官方通报的那样由海温剧烈变化所致,还得经过科学和历史的进一步评判。
#日本一沙滩惊现大量沙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