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丁鱼 >> 沙丁鱼的形状 >> 财务故事10失控下的财务管理
01何为失控?
凯文·凯利(KK)风靡全球的《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描述了在机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如果我们放弃精确控制,引入生物群体智慧和进化的思想,让机器、组织和经济产生自适应、自学习、自我进化的能力,反而可以形成更好的世界。
他在书中说:我最终发现,想要得到和生命真正类似的行为,不是设法创造出真正复杂的生物,而是给简单的生物提供一个极其丰饶的变异环境。
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
如果我们想造一个精确的远地行星探测机器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乃至目前)那简直无法做到,因其完备的功能、精确的控制和能量供给等要求,会使其成为一个巨型、成本也巨高的东西,甚至无法运送到要探测的行星。
而如果我们做一群像蚂蚁一样功能结构简单的机器,肯定可以做到,成本也很低,送到远地行星,折一批还有一批,我们还可以不断迭代,反而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
我们管理的公司也是这样,公司有很多员工,每个员工每时每刻又都在处理事务、进行思考和采取行动,并且每个人的行动又会产生相互影响。
我们无法把每个人、每件事、每个角落都事先想到并进行精确的设定。
如果干涉过多,还会影响单个个体的自适应力和能动性。
所以,不如搭建简单的架构,让每个个体发挥能动性和创造力,反而能形成一个丰富复杂的系统,让组织充满活力。
我们都知道“群智涌现”。
单个的蚂蚁没有智商,但是一个蚁群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造结构精巧、功能分明的复杂蚁穴。
大海里的一群沙丁鱼,无论鲨鱼怎么攻击,沙丁鱼群均可以通过梦幻般完美而复杂的群体动作自动避开。
我们的大脑,如果拆开来看,就是些神经元,能够放电,但是把亿万个神经元聚集在一起,就会产生极其复杂和丰富的情感与思维。
简单的输入就能产生复杂的结果输出,输入端的微小改变又会带来输出端完全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就叫做复杂,并由此诞生了复杂学科。
但是复杂结果背后的底层规律却特别简单。
比如,科学家们发现,沙丁鱼群梦幻般完美而复杂的群体动作,就是遵循三条规则:第一,紧跟前面的鱼;第二,两边的鱼保持等距离;第三,前后保持等距离。
所以,在一个复杂系统里,我们无法设定每个单元个体的行动,但可以确定一个简单的法则,让每个个体根据情况自我适应与行动,最后带来群体的完美效果。
02老板的会计学
第一次读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我唯一的感觉是,这是一套“老板的会计学”嘛。
早年间,稻盛和夫刚创立京瓷,有一次,他被新进公司的年轻员工围攻,要求提供从当下一直到将来的收入保障,这引发了他的深思。
他倒没有愤怒员工刁难他,只是觉得大家为了托付终生才进入公司工作,他得为员工谋幸福
于是,他把京瓷的经营理念确定为: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随着京瓷的快速发展,他觉得疲于奔命,恨不能像孙悟空一样,拔一把毫毛变出好多个分身
当资深会计师用难懂的专业术语不厌其烦的向他解释公司的盈亏情况,几个回合下来,他突然说:我明白了,就是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这样利润自然就增加了。
为此,他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正因为我是经营的门外汉,反而一下子就看出了事物的本质。就好像说,你们这些资深搞会计的,都不如我,没看透本质。
后来他又觉得他一个人“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还不够,于是将公司划分为很多个经营单元,进行分部门核算,让全公司跟他一起“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
在此基础上,稻盛和夫贯以他的经营哲学,时刻以“生而为人,何为正确”进行衡量,并总结出“经营12条”、“会计7原则”、“6项精进”,做成小本本,人手一册,天天念,要求每位员工深入人心。
用这个方法,他做出了两家世界强企业,还用仅仅一年时间就让破产重组的日本航空起死回生,并达到60年史上最高盈利纪录。
因为需要所有的员工都能看得懂,搞得明白,所以“阿米巴经营”的核算规则非常简单,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
a、首先是把公司分成若干个经营单元,每个单元都核算收入和成本费用,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得出利润。
b、工资需要保密,所以各单元的成本费用中不包括工资,而是用各单元的利润除以总的工作时间,得出人均每小时利润。
c、因为每个单元都要算出销售收入,所以各个单元之间会有内部交易结算,这个结算价格由公司进行统一协调和规定。
d、最后,所有单元一起通过数据找方法,实现“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从而利润最大化,比拼人均每小时利润”。
其实,这种做法就如同我们在前面讨论的复杂系统。
系统有一个统一的使命(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有简单的规则(分单元核算,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然后大家一起找到精进和行动的方向(通过数据找方法,实现人均每小时利润最大化),从而激活每个单元个体的能量,大家一起自行迭代,最终形成令人惊叹的系统结果(成为世界级的大公司)
刘润曾写过一篇文章,叫《稻盛和夫,和他尴尬的阿米巴》,还因为这篇文章,他与在中国推广稻盛和夫管理思想的曹老师父子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使得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