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丁鱼 >> 沙丁鱼生活环境 >> 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用危机激发潜能(1)
鲶鱼效应:用危机激发潜能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渔民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这个渔民严守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打开他的鱼槽,才发现槽中只不过多了一条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能活着回到港口。渔夫的这种做法后来被管理者们总结为“鲶鱼效应”,并将它作为一种竞争机制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鲶鱼效应”是企业管理者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要不断将一些年富力强、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职工队伍中甚至管理层,给那些因循守旧的老员工带来竞争压力,唤起他们的生存意识;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采用新的管理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危机意识。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鲶鱼效应”十分常见。一种动物如果没有了天敌,就会在安逸中逐渐退化;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就会丧失斗志,在碌碌无为中虚度光阴;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在相互的潜移默化中养成惰性,工作效率低下,丧失了生机;一个行业如果缺少了对手,就会安于现状,丧失进取的精神,逐步走向衰亡。
鲶鱼效应:用危机激发潜能(2)
澳大利亚一个广阔的牧场上,狼群猖獗,经常吃掉牧民的羊。于是,牧民们联合求助政府,希望派出军队将狼群赶尽杀绝。政府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狼群从此销声匿迹。没有狼的威胁,羊的数量猛增,牧民们非常高兴。然而,几年过后,牧民们发现羊的繁殖能力大大降低了,生出的小羊体弱多病,羊毛的质量也大不如从前。羊的数量又开始急剧锐减。牧民们这才明白,失去狼这个天敌,羊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也会同步退化。牧民们又请求政府,将狼群引进牧场。狼群回来后,羊的数量又开始增加。人类也是如此,当一个人处于不利的环境,通常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过于安逸的生活反而会让人不思进取,庸碌无为地终老一生。我们应当感谢自己的对手,感谢恶劣的环境。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才让我们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感,激发起更加旺盛的斗志。在一个组织中,当这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组织。这时,如果能在组织中引入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的目标,需要引入鲶鱼型的人才,以此来改变企业一潭死水的状况。“沙丁鱼式”的员工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他们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作为公司的最高领导层,如何去改变这一状况,比较流行的做法是,从外部引进“鲶鱼式”的人才。本田汽车公司的总裁本田宗一郎,曾经面临过这样一个难题:公司里东游西荡、不思进取的员工太多,严重拖企业的后腿,可是又不能把他们全体解雇。一天,副总裁宫泽给他讲了“沙丁鱼和鲶鱼”的故事,对他启发很大。本田宗一郎决定外聘一些“鲶鱼”式的员工,激活公司里员工的活力。于是,他用高薪聘请了松和公司的销售部副经理武太郎,担任本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任职一段时间后,武太郎凭着自己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和过人的学识,赢得了销售部全体员工的一致好评。
鲶鱼效应:用危机激发潜能(3)
与此同时,大家受到武太郎的感染,工作热情大为提高。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下,原本懒惰的员工也迸发出工作的活力。大家你追我赶,销售额直线上升,为公司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从那以后,本田公司每年都会外聘一些“鲶鱼”式的业务精英,担任公司要职。这样一来,公司“沙丁鱼”式的员工都有了触电般的感觉,他们纷纷调动热情投入工作,使得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没过多久,本田公司在欧美及亚洲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成了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不过,这种引入“空降兵”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引入外部人才确实能快速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但从长远的角度看,长期从外部引进高职位人才,会使得内部员工失去晋升的机会,导致员工的忠诚度降低,不利于公司稳定发展。作为企业的高管人员,可以从公司的内部发掘一些有能力的青年员工,担任中层管理人员。除了正面的激励以外,管理者还可以采用反面激励的方法。比如,制定系统的规章制度,一旦员工违反制度,就要根据相应的条款进行处罚,甚至辞退不称职的员工。“杀一儆百”,提醒每个员工都不能掉以轻心,形成一种有力的约束力。小雯是某公司技术部的骨干,她能力强,有经验,刚来公司便受到了领导的器重,被委以重任。时间久了,小雯的倔脾气便暴露出来。其他部门的同事来找小雯办事时,她总是满脸的不耐烦,甚至对别人提出的修改意见,她不但不虚心接纳,还会大声指责别人的业务能力。后来,技术部的人受了她的影响,也学会了闹情绪,摆架子。一次,公司接到了一笔很重要的订单,需要全体员工加班,技术部的员工在小雯的“带领”下,对公司的告示不予理会,依旧按点下班回家。第二天,小雯被总经理叫去了,哭着走出来。她被炒了鱿鱼。从那以后,技术部的人收敛了不少,跟其他部门的同事合作时,也变得和颜悦色起来。
鲶鱼效应:用危机激发潜能(4)
企业界认为:“如果一位经营者不能向他的员工们表明危机确实存在,那么他很快就会失去信誉,因而就会失去效率和效益。”这种企业的危机感不仅来自组织的内部,更源于整个行业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发展,很多世界著名企业都进入了维持和衰退阶段,像柯达、可口可乐、杜邦、福特这样老牌的大企业,都曾出现过巨额的经营亏损。为改变这种状况,各国企业推行“危机式”生产管理,美国掀起的“末日管理”浪潮便是典型的案例。美国技术公司总裁威廉?韦斯看到,全世界已变成一个竞争的战场,全球电讯业正在发生大的变革,美国技术公司应该在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他率先从公司上层推行“末日管理”计划:启用了两名大胆推行改革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副董事长,免去了4名倾向于循序渐进改革者的高级职务。与此同时,韦斯在员工中广泛宣传,如果忽视产品质量,就会导致失去用户的危机。他要全体员工知道,如果公司不把产品质量、生产成本以及广大用户时刻放在突出的位置,公司的末日就会来临。不管是企业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组织的危机,总能让人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一个温暖的被窝可以销蚀你的斗志,一盆冰冷的凉水却能够激励起你昂扬的斗志。有危机感的员工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随时都担心着如果不进步,就会被其他人赶超;同样,一个有危机意识的企业,也会在危机的鞭笞下积极创新、不断开拓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