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丁鱼 >> 沙丁鱼的天敌 >> 酸甜苦咸鲜探索食物鲜味之
据人类数千年来的研究,人们发现哺乳动物的味觉能够识别五种基本味道:酸、甜、苦、咸,还有鲜。而在味道帝国,种族浩繁,其中以“酸、甜、苦、咸、鲜”这五大家族最为繁盛,它们威望极高,盛名响彻整个美食界。
这五大家族中,要数“鲜”族最为低调且神秘,几千年来,它的族员默默地潜藏于各类食物中,令人销魂失魄,带给人类舌蕾上的欲仙享受。而奇怪的是,“鲜”族无处不在,却隐藏极深,人类对它知之甚少,只知道它存在着。
我们平时吃的食物,有些会有独特的鲜味:日本的海带汤加木鱼花,中国的鸡汤加韭菜或卷心菜,苏格兰的青葱马铃薯鸡汤以及意大利的干酪蘑菇汁。为什么这种组合会让鲜味暴增呢?这些都是呈味氨基酸和鲜味核苷酸的功劳。
年,日本的池田菊苗教授首次发现,鲜味是由一类鲜味氨基酸盐和鲜味核苷酸形成的一种“令人愉悦且美味可口的味道”。
核苷酸需分解DNA才能产生,分解DNA有多种技法,美食界以烹煮与日晒最多用。肉类与菌类所含核苷酸最为丰富,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炖煮才能逼出肉的鲜;经过太阳曝晒,渗入阳光味道的干香菇更鲜美。
这些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技法,其背后的原理,是让食材在高温环境下,慢慢地分解出呈鲜物质核苷酸,烹出最美味道。孔子提出的“脍不厌细”,也是这个理儿,肉块切薄烹煮,增加了肉块的受热面,更易导热,从而更易DNA的分解。
氨基酸类中我们见得最多的是谷氨酸钠(味精),它增鲜提味,在中国菜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它一直饱受争议,曾被人类捧上神坛,后又被打入地狱,贴上“有毒”标签。在年,终被洗清罪名,美国试验生物学会联合会(FASEB)经过六年时间研究并定论:正常情况下,味精是无毒的。味精鲜度太烈,放入过多反而失了主食材原有的味道,味精鲜味烈,性子也烈,当温度高过℃,会发生裂变转化为苦味,烹煮佳肴时,出锅前再放味精的窍门,便是这缘由了。在现下推崇本味的年代,味精也渐渐被大厨们置落一旁。
鸡肉等肉类富含鲜味核苷酸,当它们与富含谷氨酸盐的食物(如包菜、芹菜、胡萝卜、番茄等)一同烹制时,就会发生鲜味协同作用,菜肴整体的“鲜味”就能大大加强。即使很少量的鲜味食材就能产生不错的效果,这种方法被很多厨师称为“鲜味炸弹”。
番茄是呈味氨基酸的“代言人”,有它参与炖出的汤汁都异常鲜美。除了番茄本身的酸甜味及色泽,番茄中含有较高的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也功不可没。成熟时的番茄味道最鲜美,炖汤效果也最佳。
除了往汤里放少量番茄,还有哪些其他的选择可以提鲜呢?
年,国中明发现香菇蘑菇中所含有的核苷酸GMP亦会产生鲜味的味道。
日本高汤带出非常正宗的鲜味味道,因为汤底并非由肉类制成。在汤汁中,海带中的L-谷氨酸盐和干鲣鱼片或小沙丁鱼干中的肌苷酸盐含量非常高。
相反,西式或中式清汤中的氨基酸是源于骨头、肉和蔬菜,混合种类更多,因此味道也变得更加复杂。
富含鲜味氨基酸和鲜味核苷酸的食品还有很多:鱼类、贝类、腌肉、蘑菇、圆白菜、菠菜、芹菜、韭菜、芦笋、胡萝卜、发酵乳制品(酸奶、奶酪等)、豆制品(黄豆、味增、豆瓣酱等)、腌菜类(泡菜等)海鲜发酵制品(蚝油、虾酱、虾油)以及绿茶。
“鲜”带给舌尖的感受是酣畅淋漓的美,令每一个味蕾都尖叫狂欢。鲜味食材中的呈鲜物质在厨师们的烹煮中,碰撞着、融合着,便有了天下无数的美味。大自然的食材有万千,鲜味繁杂,当熟知了它们的脾性与味性,用高超精妙的烹饪技法,让它们散发出最美滋味,烹煮出世间佳肴,这种乐趣或许是厨师的最高追求。
(图文均整理自网络侵删)
想了解更多关于美食的资讯,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