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丁鱼 >> 沙丁鱼的形状 >> 渔业暴发户俄罗斯,忽略短板所在,却妄
有句老话叫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航海时代之后,人们逐渐意识到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性,相对于陆地渔业资源来说,海洋渔业资源具有可捕捞量大,品种繁多,经济价值高以及前景广阔等特点。只要能将海洋里的生物捕捞上来,就能为人们提供大量的蛋白质,这比靠天收的陆地种植业和淡水渔业要好太多,所以谁先从海洋中捞到海产品,谁就能先获利。
前苏联是世界上主要的渔业国家之一,自年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后,原本落后的渔业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二战后海洋渔业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还超过了淡水渔业的产量,60年代是高速发展时期,从年产量万吨突破至万吨,到年的巅峰期,年产量达到万吨,仅次于日本,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其中90%来自海洋捕捞,水产品的产值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7.8%,自此至联盟解体年产量一直保持在万吨左右。
主要的捕捞鱼种包括狭鳕、大麻哈鱼、远东拟沙丁鱼、竹刀鱼等,近海捕捞集中在远东地区并延伸到白令海西部,远洋捕捞覆盖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等广大地区。为了能捕到更多的鱼,80%的渔业资金被用来建造大中型现代装备的渔船,单总吨的渔船就有54艘,占世界总数的70%。同时改进捕鱼作业方式和技术,在配套服务上,拥有世界最大的冷冻加工基地母船“东方号”,船长米,排水量4.34万吨,能实现60%的机械化程度,在机器人和机械手的帮助下,一天一夜就能加工吨海产品。有渔业相关的科研机构多个,为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而我们今天要聊的是南极磷虾,虽然作为远洋渔业中一小部分,但南极磷虾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不管是蛋白质、甲壳素、虾青素、低温活性酶等营养元素,还是生物保健和高端制品,战略意义重大。早在60年代,苏联就成为第一个涉足南极磷虾的国家,年推出的“南极探测计划”,摸清了南极磷虾的种群分布及超10亿吨以上资源储量。
得益于先进的重工业体系,年南极磷虾的捕捞量就高达10.5万吨,而~年全球捕捞总量也才20~30万吨,强悍程度可想而知,至年的49.17万吨到达顶峰,创造了历史性的纪录,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能超越,而这个产量占当时全球捕捞总量的93%。在南极磷虾捕捞方面一家独大,即便是远洋捕捞榜首的日本在南极磷虾捕捞方面也是马首是瞻,整天跟在苏联屁股后面打探磷虾的位置。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拿过接力棒继续前行,但捕捞量已经跌至10万吨左右,而日本瞅准时机,一跃成为南极磷虾捕捞榜首,一家独大占比全球的捕捞总量的88%。而俄罗斯的远洋渔业被迫重新洗牌,出于资金的限制,很多远洋作业的渔船被直接抛弃在海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幽灵渔船”,甚至连远东近海地区的渔场也是有去无回,俄罗斯彻底失去了苏联时期海洋渔业大国的辉煌。
至年捕捞量仅万吨,下滑至全球第12位,渔业长期的萎靡不振使得家门口海鲜遍地却依赖于进口,随着经济的复苏,加上苏联留下的好底子,俄罗斯一直想重新找回当年的制霸感觉。首先就拿家门口的远东近海来开刀,通过一系列的渔业振兴计划,在白令海、鄂霍次克海以及日本海开发出3大重量级渔场,每年捕捞多万吨海洋生物资源,到年以万吨回到了世界第6位。
近些年俄罗斯单单凭借着家门口的这些丰富渔业资源就直逼日本,下一步就是重新涉足远洋捕捞。年宣称将花8年时间建造7艘百米级别的“超级渔船”,每艘造价在~万美元,预计每船每天能捕捞吨海产品。对于南极磷虾,俄罗斯早就垂涎欲滴了,早在年,俄罗斯联邦渔业委员会就计划在年之前,投资亿卢布用于南极磷虾的捕捞和加工,只比支柱产业鲑鱼养殖少50亿卢布。去年5月份,派专家对南极磷虾进行长达5个月的资源考察,并成功找到储存万吨磷虾的地方。
但以目前俄罗斯的水平,不管是近海还是远洋,可能捕捞是一把好手,但涉及到后续的产业链就捉襟见肘了,比如海产品的深加工,销售问题等,这些都是俄罗斯的“短板”,甚至是“软肋”。根据俄罗斯的渔业统计年鉴,在~年间,俄罗斯海鲜出口的份额当中,深加工产品只占3.16%,剩下的96.84%全部都是一些初级海产品,要知道如果把明太鱼加工销售的话,每吨能增长%的利润。
那么俄罗斯为何放着这样的利润去不追求,放着家门口的天然鱼仓不去深度开发,反而还要和其它国家争夺初级海产品呢?南极磷虾的开发和捕捞就是很好的例子,俄罗斯究竟在盘算什么?是南极磷虾的重要性还是另有原因?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短板”实在是太严重了,一切受制于人,大钱都被别人赚走了,想改变困难重重,毕竟海产品的深加工更考验国家的综合实力,劳动力资源,技术条件,甚至是气候条件等,俄罗斯都拿不出手。
目前俄罗斯也被迫补足“短板”,不再一味地追求数量,也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比如可能将在勘察加半岛建立自由关税区,以吸引更多的海产品加工商;升级改造60%的船队以提高加工产能。另外,疫情的影响也提高了海产品的检验检疫标准,导致价格下滑,加上一些海产品捕捞配额的下降,让俄罗斯不得不考虑从深加工方面提高利润。而这一切都为捕捞南极磷虾的后续加工铺平了道路。
对于南极磷虾,苏联解体后,全球捕捞量出现断崖式地下跌,目前南极磷虾捕捞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潜力巨大,而南极磷虾又被称作是人类未来的“蛋白质资源库”,所以很多国家都纷纷投入到这场公共资源的捕捞当中,谁先捞到手谁就能吃到肉。当然人为的捕捞并不会导致资源的枯竭,要知道须鲸、海豹、企鹅等每年吃掉的磷虾在2~3亿吨,随着鲸鱼数量的减少,南极磷虾可能还有所增加,仅48区渔场的磷虾储量就足够全人类开发~年。
目前,挪威凭借先进的现代化设备遥遥领先,南极磷虾年捕捞量在20万吨以上,我国也紧随其后,自主研发出了国之重器“深蓝号”专业捕捞船,船长达米,集捕捞和加工为一体,能在零下25℃的环境下营运。而俄罗斯也在死磕南极磷虾的捕捞,有望在年之前突破20万吨。
虽然我国在产量方面看上去不占优势,但后续的深加工和销售等体系却做得很好,凭借国内超大的市场,基本上不存在“短板”,而挪威和俄罗斯在这些方面就难说了,所以最终到手的利润还要看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