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

简单机械式的教育正在毁掉我们的孩子正心

发布时间:2023/7/26 14:01:18   
白癜风早期 http://pf.39.net/bdfyy/jdsb/191218/7696544.html

年11月,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副主任徐凯文老师在演讲中指出:

“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年7月,《中国青年报》做了一个关于大学生抑郁情况的调查:

将近3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严重的抑郁倾向,只有不到10%的人觉得自己情绪没有问题。

年5月6日,西安一名9岁的小女孩,因为无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15楼跳下,自杀身亡。

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约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1分钟就有2人自杀死亡,有8人自杀未遂。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是在教我们的孩子成长,还是在毁掉我们的孩子?

内观己心

简单式教育让孩子迷失自我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亲子教育学专家尹建莉老师说: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开始。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学问,一种是简单科学,一种是复杂科学。

简单科学对应的问题可以分解成多个步骤,每个步骤之间因果清晰,可追溯。

我想造一辆车,只要我组装好每个零件,汽车就能在地上跑。

与之对相应的是复杂科学,也叫混沌科学。比如:天气、市场经济、生态系统。

复杂问题之间的因素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南半球的蝴蝶挥舞翅膀会引发北半球的海啸。

简单问题要复杂步骤打造,复杂问题需要简单规则来驱动。

什么意思?《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如同“万物”一样,所有复杂系统都是由最初的三条简单规则不断迭代而得来。

举个例子:单个沙丁鱼没有智商,没有精密的大脑,但是沙丁鱼群却整齐划一,就算遇到鲨鱼袭击也能完美避开。

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沙丁鱼群发现:看似复杂的沙丁鱼群,背后运行的逻辑只有三条指令:紧跟前面的鱼;和两边保持等距离;和前后保持等距离。

同为复杂问题的还有物种进化,人类从一个大分子进化成今天的社会性群体,也仅需要三行代码:遗传。父母的基因各取一半。变异。找几个点变异一下,和父母不一样。选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那么教育孩子呢?是简单问题还是复杂问题?

我们先把教育孩子类比为一个简单问题。我们像制造汽车一样,把孩子分为几个模块: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体育。

孩子语文成绩不行,周六补语文;数学不好,周日补数学。每天下午还要送孩子学钢琴。

补到最后你会发现,孩子的各科成绩都不错,体育也很好,但是他根本不喜欢学习。他被塞进了一个盒子里面扔进大学,等到大学毕业,颓废,没意思。干什么都没劲。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在用简单思维去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我们把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人当作机器来对待,势必会让孩子迷失自己。

外察世界

给孩子园丁式的教育

一个花圃是如何长起来的?

如《论语》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如《道德经》所言:“无为而无不为。”

园丁不需要留意每朵花的长势,他只负责阳光、水分和土壤,然后坐在太阳底下看着它生长。

因为花园有自己的生机,有自己的生命力。孩子也是一样,我们不可能精确安排好他成长的每一处细枝末节,他有他自己的命运。

列奥纳多·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画家,他最自豪的事情是没有上过传统学校。

艾萨克·牛顿,刚被大学录取就因黑死病隔离在家,万有引力定律、数学的几何原理,是他自学搞出来的。

埃隆·马斯克,新晋世界首富,上学之前就读完了图书馆所有书籍。

历史上所有的伟人也好,科学家也罢,没有一个是被学校和父母强迫着读书读出来的。我们不能把一个孩子拆分成多个的指标,然后拼凑在一起,让他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学霸。

正确的做法是:提供孩子适合孩子生长的阳光、土壤和水分,让孩子自由生长。

正心正举

教育孩子的三根支柱

如同所有的复杂系统一样,教育孩子同样也有三根支柱:

无条件的爱

一个人的内在能量来源于爱。

你愿意在这个社会上做事,因为你爱这个社会,爱这个国家,渴望为它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好多父母一听“爱孩子”,觉得很容易。诚然,每个父母都很爱孩子,但“无条件”却是一件技术活。我们要与“交换”和“威胁”作斗争。

如果你这次考前三,我就带你去旅游。如果你这次这道题再做不对,你就别说我是你妈妈。

当你对孩子说,因为没考好所以这次旅游取消,孩子立刻就会意识到:你爱的不是我,你爱的是成绩。

如果一个孩子的内心没有爱,不爱自己,不爱这个社会,他不会有动力去创造一些东西。

无条件的爱并不是溺爱,它意味着信任、尊重和安全感,它的关键词叫做“温柔但有边界”。

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要告诉孩子,因为爸爸妈妈爱你,所以才要纠正你的错误。这样不仅不会伤害孩子,还会给孩子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价值感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一个人寻找的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价值感和归属感。

无条件的爱给孩子给孩子带来归属感,而价值感的建立要靠家长的肯定与赞扬。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是有能力的,是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的。

在有些家庭中,无论孩子表现的好与不好都得不到肯定。孩子表现好,父母说“你别翘尾巴,小心乐极生悲”。表现的不好,父母说“你看你和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差多少”。这类父母永远在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不允许孩子得意,不允许孩子骄傲。

这样习惯性打击会导致孩子的自尊水平下降。当一个人自尊水平降低的时候,他会很丧,会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它察觉不到自身的价值,更无法完成自律,从而开始自暴自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两个学生打架。

陶先生上前说:“别打了,分开。”然后吩咐那个大孩子去校长办公室等他。被叫到办公室的孩子吓坏了,陶老进来看了看孩子,从口袋掏出一颗糖递给他。孩子问为什么?陶先生说:“因为我叫你来办公室,你就来了。这说明你尊重师长。很好,拿着吧。”说完,校长又从口袋掏出一颗糖。“我刚才调查过了,你打他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你这个行为叫见义勇为,值得奖励。来,再给你一颗。”孩子楞了一下:“谢谢校长。其实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不该动手打同学。校长我错了,下次我再也不打了。“好,特别好。来,再奖励你一颗”孩子瞪大双眼“为什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行了,去上课吧。”

陶先生用三颗糖帮孩子塑造了三个行为:尊敬师长;见义勇为;知错能改。

塑造一个孩子行为的最好时机,不是犯错时批评他,而是孩子做对的时候,肯定他的行为。

像陶行知这样的大教育家,即使在孩子明显做错事的时候,依然能够找到孩子的发光点,去塑造孩子的行为。

终身学习的心态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很难不遇到挫折。一遇到挫折就想退缩,那这个孩子永远无法进行自我迭代。真正能让人进步的是把每一次挫折都看作学习的机会。

帮孩子建立终身学习的心态,首先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你怎么那么胆小啊?你看看别人多强。父母拿孩子和别人比较,会让孩子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赢过别人。

但是人这一生不和任何人比较,人只有和自己比赛才有意义。你最终有没有跑过自己,有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强。

当我们在肯定一个孩子行为的时候,肯定的是行为带来的结果,还是行为背后的动机。肯定一个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才是有意义的。你是因为动机做出的结果,结果是暂时的,动机才是最重要的。

“宝贝你好棒,宝贝你真了不起,宝贝你是最棒的。”这样的话都只会让孩子爱慕虚荣,爱慕赢的感觉。真正有效的是要跟孩子说:我们为什么赢了。让孩子感受到练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有趣的。

孩子感受到即使是挫折本身也是带来体验感的,带来美好回忆的。这时候他才可能建立终身成长的心态。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人生

现在想象一下,一个孩子的心里有无条件的爱,父母很爱他,他爱这个社会。他的价值感很强,他知道自己能够解决问题。

他有终身成长的心态,就算遇到了挫折,他也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可以自己去开路,自己去架桥的人,而不是我们在旁边辅导他们一步步往前走。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如果我们每一个家庭都能培养出心中有爱,认可自己价值,有终身成长心态的孩子。

我们的社会一定会越来越美好,中华民族也必将越来越强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4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