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

妙用鲶鱼效应,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发布时间:2023/9/14 14:35:26   

鲶鱼,一种天生好动的鱼类,它之所以引起我们注意的原因主要在于渔夫往往把它们当做保证沙丁鱼能长途运送的手段和工具。沙丁鱼本身生性偏冷,追求安稳,即使是面临危险也不会知道,长途航行运输时很容易因为缺氧而导致死亡,引入鲶鱼后,见到鲶鱼的沙丁鱼就可能会因紧张而增强警觉,加速其游动去帮助他们躲避危险,这样沙丁鱼也才能够被活蹦乱跳地运到目的地了,这个效应便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激励效应,在企业管理学上常常是让一群富有青春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鲶鱼”加入到懒惰的员工“沙丁鱼”中,唤起“沙丁鱼”们的求胜欲、上进心,而最终达到了激励员工的目标。多年高三的班主任和教学经验告诉本人:高三的复习课内容多、体系强对于学困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再经历多次月考的打击,学生很容易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而变成浑浑噩噩的“沙丁鱼”。为了避免学困生们“沙丁鱼”浑浑噩噩的度过高三这一年,本人在辅导学困生时巧妙运用“鲶鱼效应”,制造“鲶鱼”,让“沙丁鱼”活起来,让他们既能收获成绩,又能收获成长。下面是本人妙用鲶鱼效应,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的一个案例。

班上有这样三个学生:小伟,体育生。一个害羞的男孩子,因要参加体育高考,每天下午都不用上课,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基础很差。小飞,人称“睡觉王”,上课一叫就醒,老师一转身又睡着了,懒于思考,听课时经常一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开始发呆。小余,性格乐观向上,上课时爱神游和睡觉,进高中以来一直是这个状态。这三个学生是各科老师公认的学困生,已经成为了不求上进的“沙丁鱼”。刚接手高三这个班级的我认为高三不能让他们一直做浑浑噩噩的“沙丁鱼”,那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要在月考成绩的压力下出现心理问题。本人想在他们之间制造“鲶鱼”。

8月的一天,我向他们提出建议:“周三晚上第2节自习课,你们来我办公室辅导生物吧?想一下,辅导什么内容好?”小余说:“今天上课讲月考试卷,我又睡着了,就讲月考试卷吧?”小飞说:“不好意思,老师我也睡着了,我也听月考试卷。”小伟说:“我上课听了,有些地方不是很懂正好可以听多一次,巩固一下。”第一周,三位同学都认真的听课,看起来都学会了。接下来两周,能坚持听完整节课的只有小伟了,怎么办?我根据他们每个人自身的特点在三人之间“周旋”。于是,在第四周,我改变了策略,试卷让“鲶鱼”小伟主讲,并说明原因:“小伟喜欢深度思考,上课注意力集中,而且能将老师的思路转换为自己的思路讲给你们听,这样你们应该更好接受一些。”之后几周,“鲶鱼”小伟的表达越来越清晰,其余两位“沙丁鱼”同学也不走神了,还能对小伟同学讲解的思路提出自己的见解。接着,我又换了策略,让三个学生轮流讲试卷。这样一来,三个学生对于我这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很显然,学生是需要表扬和鼓励的。一学期下来,他们三人不但形成了一定的学科思维、掌握了一些好的解题方法,总分还能上本科线了,上课不再睡觉、神游了,各科老师都夸他们进步了。其中,作为体育委员的小伟同学在组织校运会时,先后红着脸给同学们发表了两个演讲:一是校运会总动员的演讲;二是运动会各项目的运动技巧和注意事项。班上的同学被他的讲话打动并积极地组织报名参加了校运会,且在这次校运会上团结合作,最终不但一个人都拿了许多单项第一,班级也都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现在看到他,总是一副自信的样子。

在对班级的管理中,从我们的班主任所教学科角度出发,恰当地运用“鲶鱼效应”,让学生自己感觉到在学校里能学到很多知识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成绩,同时班级的竞争机制被激活了,创造一种“比、学、赶、超”的班级竞争环境和氛围,大大提高了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效果。对于班级这三个学困生来说,运用“鲶鱼效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本人希望通过在班级中间不断地制造“鲶鱼”,让他们深深地感到“鲶鱼”就在他们身边,感到“鲶鱼”的快速移动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从而充分激发自己的斗志——让学生意识到“你行,我也行”“我不比你差”。

冯梦龙说:“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三个孩子在“鲶鱼效应”中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形成了一定的学科思维,提高了学习成绩。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中,本人想在班级中适当的制造“鲶鱼”,在班级中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机制,促进班级学生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从而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6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