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丁鱼 >> 沙丁鱼的天敌 >> 职场个人英雄主义结果如何
对外来说一个单位是一个集体,员工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形成合力,才会实现员工“1+22”的效应,这样的单位才有战斗力。如果员工搞个人英雄主义,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就会失去秩序、造成内耗,影响单位风气和形象、削弱集体战斗力。那么个人英雄主义到底要得要不得?
据说,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想方设法的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个人英雄主义便是一个单位的“鲶鱼效应”。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治世出能臣。对于一个很松散或者领导没有绝对掌控权的单位,要想从乱到治,实现权力的集中,需要做很多打破藩篱、触碰既有利益的工作。领导肯定不能亲力亲为、事必躬亲,况且这是得罪人的活。那么,在这个时候,领导急需一位急于上位、善于表现的个人英雄主义者,把领导的想法、决策付诸实践,甚至是代替领导管理单位,直到打破所有固化的利益、集团,形成一套新的制度或者工作流程,实现权力的绝对集中,从而领导在单位有绝对的话语权。
所以,一些新换领导的单位,往往是个人英雄主义盛行的单位。
鲶鱼的存在是为了让沙丁鱼活下去。沙丁鱼到港之后,鲶鱼何去何从?当松散的单位紧张有序地运转起来,睿智的领导稳坐钓鱼台的时候,英雄的个人会怎样?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