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丁鱼 >> 沙丁鱼的天敌 >> 如何理解九千岁不死,大明不灭权宦魏忠
前言:天启七年(公元)秋八月,做了一辈子木匠活计的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生命轨迹在此刻走到了尽头。这位看似昏聩庸碌、懵懂无措的大明皇帝朱由校,似乎在濒临死亡之际心窍全开、神志复苏,将唯一能够继承王朝社稷的弟弟——崇祯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召至病榻之前,托付予家国社稷,并说道:“(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而在这一刻大明王朝的命运也伴随着兄弟二人的帝位更迭,发生了改变。
(魏忠贤)一、天启崇祯,各执一词
宦官的权势无法脱离于帝王所执掌的皇权本身!
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声势鼎沸的大明王朝权宦——“九千岁”魏忠贤也不能例外。
“给予”魏忠贤一生地位与权柄的人是——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剥夺”魏忠贤一生荣耀与声名的人是——崇祯皇帝(明思宗)朱由检。
围绕天启皇帝朱由校和崇祯皇帝朱由检对于魏忠贤的态度,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当下世人对于魏忠贤两极分化的观点。
(崇祯皇帝朱由检)前者认为:魏忠贤(九千岁)不被废黜问罪,则大明王朝依旧能够续命延续。
后者认为:魏忠贤(权阉)不被废黜问罪,则加速了大明朝的灭亡脚步。
至于为何魏忠贤的生死存亡会关乎到一国一朝的荣辱兴衰,则可以引申到天启皇帝朱由校在临终前对弟弟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一句嘱托:“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这句话指代的主人公正是天启皇帝朱由校一辈子信托的宦官——魏忠贤。
大体意思是说:魏忠贤这个人做人有规矩、实诚,能够将他视作心腹肱骨。
(天启皇帝朱由校)天启皇帝朱由校的这句评价肯定是不中肯的,甚至包杂了很多的个人情感在内。作为一手将魏忠贤提拔上来的帝王,并且将帝王权柄都安然托付于其人,很难说天启皇帝朱由校在临死之际能够幡然醒悟,突然觉得自己早年间任用魏忠贤的作为简直是昏聩至极。而坚持自己的看法,对于他而言是最正确的选择。
身份与地位(利益关系)的不同,决定态度与观点(思维方式)的不同。
二、忠贤与否?关乎利害
朱由校坐在“九五至尊”的皇位上,注定了他的视角只能是从上而下的。这位一辈子都宅在皇宫中的帝王,别说是能够体谅民间疾苦,甚至是京城官员心里在想什么恐怕都不清楚。被蒙蔽视听也好,或者是一厢情愿也罢,天启皇帝朱由校能够信赖魏忠贤,并且对其人各种猖獗作为没有任何反感,完全取决于帝王与宦官之间铁一般的关系。
这就像是主人与狗,无论这只狗怎么冲外人狂吠,恐怕作为主人的你都不会觉得有一点的不适应。
(权倾朝野的大宦官魏忠贤)魏忠贤再怎么只手遮天、权倾朝野,都从未将矛头对准天启皇帝朱由校,为非作歹、荼毒忠良、结党营私、贪腐受贿、蒙蔽圣听、独断专权,这些罪名那一项扣在魏忠贤的头上都十分的准确。可说到底,他从未有过“谋逆犯上”这个事迹,甚至连莫须有的意图都没有记载。
因为他始终地在维护“皇权(天启皇帝朱由校)”本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魏忠贤的存在即是对于大明朝有利的(狭义的)。
但维护皇权本身并不能够解决国朝本身的式微,帝王无非是组成封建王朝一个关键部分而已,却不能够占据全部。
而当时的大明王朝正在面临史无前例的溃败,到底是走向“中兴”,亦或是坠落“深渊”,就连当时新即位的大明朝的新任君王——崇祯皇帝朱由检都难以做出决策。
(魏忠贤与天启皇帝朱由校)崇祯皇帝朱由检与哥哥朱由校是有本质上的差别的,尤其在对待魏忠贤这一问题上,二人的态度可谓是风牛马不相及也。
崇祯刚上台,啥也没琢磨,头一个就对魏忠贤下手。
不同于天启皇帝朱由校从上往下的视角,崇祯皇帝朱由检从一开始就无缘帝王之位,这导致了他对于魏忠贤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民间以及官场的影响。
魏忠贤还在权倾朝野的时候,崇祯皇帝朱由检还在默默无闻地做一个闲散的藩王呢。所以在崇祯皇帝朱由检看来,这个面目可憎的阉宦实在是罪大恶极,对下迫害朝臣、对上蒙蔽君主,砍十次头都不够。至于那些所谓的扳倒阉党、铲除魏忠贤所带来的影响,对于崇祯而言,至少在当下的朝局当中,最大的祸患是阉党的猖獗与作乱,而非日后的皇权失势。
(魏忠贤被贬斥)毕竟,崇祯皇帝朱由检也不是什么算命仙师。
三、溯本求源,国势倾颓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阉党失势、魏忠贤倒台并没有带来大明朝廷的全盘复兴,反倒是让朝局内部陷入了一个诡异的死循环。
煊赫一时的阉党轰然倒塌,势必会留下莫大的“权力真空”,而顶替这个“权力真空”的即是后来居上的“东林党”。
东林党的上位,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政令与朝臣之间的意见严重相左,甚至不能够全然统一朝廷内部的声音,搞得“各路神仙(官员)”各抒己见,作为皇帝的崇祯朱由检却不能有效地采取一种可行的办法,来抑制不同的声音与意见。
(崇祯当政,阉党失势)而在此之前,天启皇帝朱由校正是凭借人人唾弃的阉党,来抑制朝廷中不同的声音。在这一点上,地痞流氓出身的魏忠贤的手段可谓是出神入化,士人出身的官员完全不是阉党的对手,有骨气的铮铮铁骨,没骨气的趋炎附势。结果大家都会骂魏忠贤如何败类,却少有人直接将矛头指向天启皇帝朱由校。
崇祯皇帝朱由检可悲的地方在于,扳倒了魏忠贤并未让皇权彻底独尊,反倒是陷入了与官员集团的不断拉扯当中。并且也从未在朝堂上树立起一股能够与东林党相制衡的势力,使得皇权不断在官员集团的压缩下式微。这就好比之前的明代皇帝是拉着宦官与官员拔河,到了崇祯这里是亲自撸起袖子下场干。
而魏忠贤存在的意义也仅在于能够帮助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朝堂之上树立权威,在国朝政事上却鲜少有作用,而崇祯皇帝朱由检也并非英明之君主,无法将阉党的势力完全掌握在鼓掌之中,而一个掌握不好将会造成天启时期的阉党横行。至于彻底将阉党扳倒,则是因为治国理政还是要依靠官员来代为治理,这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关键点。
(魏忠贤之亡)所以魏忠贤到底存亡与否,和大明朝是否延续根本不存在必然的关系,充其量是让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执政时期能够更好的掌控朝政而已,但当时的明王朝的国势实在是日渐衰微,官员大半都各为己纾,实在不算一个魏忠贤在与否便能够挽回的大势。
就好比鲶鱼能够激发沙丁鱼的求生的意念,却无法让容易中途窒息的沙丁鱼长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