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丁鱼 >> 沙丁鱼生活环境 >> 注意职场中的35岁现象及其鲢鱼效应
来源:莫非
作者童其君系中国知名财经评论员
现今,在不少用人单位企业的招工条件中,有一条关于年龄的硬性规定:不能超过35岁。35岁,按说正是一个人年富力强之时,却被许多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理解者有之,认为高龄人士可塑性不强,如果太晚进入,工作年限没有多长就会面临退休等问题。质疑者也有之,认为一个人35岁以后正是心智成熟,正是可以大展拳脚的时候,以年龄为限可能会错失许多优秀人才。
在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里,有许多鹿和狼,为了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想方设法赶走了全部的狼,鹿的“家族”一时陡然猛增。然而好景不长,不知何故,鹿群日趋大量自然死亡。迷惑不解的人们通过解剖才发现,鹿的体内肌体素质已发生明显的病变与老化。原来,在“和平环境”中生活的鹿全无了昔日面对生死考验的危机感、求生欲,整日悠游,既不狂奔亦少漫步,以致肌体素质今不如昔。于是,人们只好又把狼“请”回来,迫使鹿群增强体质、恢复活力。乍一看,美国人这种“引狼入室”的做法似乎有点“残忍”,但不如此,则不能救鹿于“和平演变”中,个中道理,达尔文老先生早有昭示:优胜劣汰,物竞天择。
由此想到某些社会现象有时竟和自然界有着惊人的一致。众所周知,江山代有才人出。现在的年轻人有朝气有能力,也有巨大的潜力。而且对于工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对待工作有激情。而且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形成自己固定的工作行为模式,所以更容易被用人单位企业培育。而超过35岁,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很难用领导的思维去“执行”任务。有时候你要求他这样做,他会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做。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背着领导磨洋工,如何逢迎巴结领导。不如年轻人好用,将心比心,如果你是企业老板,你也会更愿意重用那些年轻的人。这与美国人当初赶狼护鹿的做法何其相似乃尔。
笔者剪报资料有这样一则趣闻:挪威人的渔船返回港湾,可是渔民们捕来的沙丁鱼已经死了,只有汉斯捕来的沙丁鱼还是活蹦乱跳的,原来,汉斯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使沙丁鱼们紧张起来,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因而它们才存活下来。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作“鲶鱼效应”。其实用人亦然。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缺乏活力与新鲜感,容易产生惰性,以致“死气”沉沉,蠢才、废才多于人才。
企业不招收年龄超过35岁的人,我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