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丁鱼 >> 沙丁鱼的形状 >> 郭德纲都是同行衬得好,这背后蕴含了如此多
鄙人很爱听书。
前两天我听《刘汉臣之死》,有那么一小段词,听完我不由得在屏幕前鼓起掌来。说书人是这么讲的
——周信芳在汉口唱戏,新民众乐园长江水倒灌观众不退场。
什么意思?
观众看着戏呢,长江水进来了,这儿就淹了,观众起来站在椅子上看,不退场。今天的艺人哪有能达到这个程度的?
老时候流传下来有句俗话: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我的最爱旧社会各行各业想讨口饭吃,实力在第一位,实力不行,淘汰没得跑。
您想想,艺术造诣精到什么程度才能有人赏饭?这和今天的追星可是太不一样了,追星是粉丝们捧着偶像,盲目、过誉等情况比比皆是。
话到这儿了,我请您思考两个问题:
如今的行业风气是不是有点儿问题?
到底偏到哪儿去了?
您先想着,我给您讲个身边的故事。
我朋友志云,眼看着要开始掉头发了。
他转到我们学校竞争压力最大的专业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太安逸了。我心里嘀咕,这位可刚考了他们全院第一啊,现在难道都流行这么不显山不露水地炫耀了吗?
他仿佛听到了我心里的声音,摇摇头,说:“我们专业不行。我这舍友,每到双休就仿佛被黏到了床上,若不是吃饭我们都叫不下来他。老师平时不布置什么大任务,同学们平时竟然也就不怎么学习,我一个几乎天天泡图书馆的人从来没在那儿见过本院同学。”
选择后来,我也了解到,让志云下定决心转专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发现,别的院系很多同学在大一就在准备各种英语竞赛、资格考试并参加了各种校级组织。可是自己所在的专业里,区区获得校级活动奖项的同学,竟都屈指可数。
他说,当对手都很弱的时候,你再强也强不到哪里去了,所谓第一,又有什么价值呢?
一点儿都没错,当你的对手都很弱,此时对比无效了,竞争也消失了,你还能有多少进步?
您应该听说过鲶鱼效应。
这说的是啊,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能定着就不动着,能睡着就不醒着,绝大多数在运送中途因窒息而死亡。
哪位顾客愿意吃死鱼?大买方市场,鱼卖不出去,渔民就白忙活了。
鲶鱼效应有位船长巧生一计,把鲶鱼放进鱼槽。鲶鱼食肉,还生性好动,一进入鱼槽就左冲右突。这样一来,沙丁鱼四处躲避、加速游动,鱼会缺氧而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咱的读者,没有不聪明的,也不乏眼刁的(褒用)。
这些年各行各业的行业风气,我们有目共睹,您或许看了两眼、皱了下眉,或许综合各象、深思良久,不管怎么样,心里一定有杆秤。
前一段,一则新闻里说到,夫妻花几万元请来“戏精”月嫂。短短一个半月,三位月嫂一个比一个糟心。
网络材料第一位仿佛是位祖宗,一边带娃一边玩手机,当女主人问她宝宝晒太阳多久为好时,她回答道:
“楼下的阿姨这么厉害,你怎么不去问她?”
第二位阿姨登场,“告诫”这对夫妻不能用吸奶器多吸奶,结果宝妈发烧了,还得了乳腺炎,这不是害人吗!
第三位拿着工资却天天说累,几乎什么事都不干,还向这对夫妻炫耀前雇主多么有钱,又是送她香奈儿彩妆、又是带她出入高档餐厅。
上脸了?您是不是有点儿生气?
是不是脑中还会闪现出每年3·15的那些令人发指的商家及其行径?
是不是会想起刷微博时看到的某某“大腕”拍戏几乎不用实景、某某明星本领不足靠脸吃饭?
您不禁想问,咱们的行业风气,什么时候成这样了?
不正当的竞争、不求上进的群像,何等虚假的行业帝国啊。
之前的那两个问题,您的心中应该已经有了答案。我再追加一问:
“炉火纯青”这个词,您有多久没听过了?
颇受追捧的相声演员郭德纲曾说过:“不是我多优秀,是同行的衬托。”
这么多年德云社几乎一直是一枝独秀,是他们的相声水平登封造极了吗?
德云社相声演员、郭德纲弟子阎鹤祥在闲白中提到过,德云社今天有这样的成绩,无非是演出多、经验积累多,实力确实不像大家捧的那么高。
招牌我想,他没说出口的事实大概是:
同行太差劲。
国内主流相声界的演员很多都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声基本功,您细数,练童子功的占比多少,半道入学占比又是多少?
而又有那么多人不潜心创作,既不好好传承传统,也不积极与时俱进,倘若一直如此,整个相声界将失去活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成功是需要不断向前看,向上攀登奋进的。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折中调和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是如果你主张拆掉房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这是鲁迅先生的话。
是自己挣来的没错,要想有活力、有进步的可能、有生存的支柱,必须跳出舒适圈,去追求更高的成就,否则整个行业都会变成一潭死水。
有多少人还在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沾沾自乐?
有多少人还懒于钻研、得过且过,有多少人还拖着竞争者的后腿,怕自己的宝座被褫夺?
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
“同行衬托得好”只是谦虚吗?
不,更多的,是苦涩。